关于采茶的诗句( 七 )


  • 陆陆续续至七点过后,茶树丛中已是人头攒动了,此时的山上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人们边采茶边唠着家常、互相打着趣,有几个稍稍上了岁数的妇女时不时还会讲上那么几段带 色儿 的笑话,听得半山的人一片哄笑 。对面山上的人远远听见这边传去的笑声,也大声地叫喊着掺杂上几句凑凑热闹 。人们热情而爽朗的笑声随着此起彼伏的采茶声,在幽幽的山谷中汇成欢歌笑语一片 。
  • 我采啊采啊采茶叶,采啊采啊采茶叶!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到了午饭时间,叔叔送来了盒饭 。还不错的盒饭,彪将军的,有大排,有青菜,有汤,还有水果 。可能是饿了吧,午饭在野外也吃的特别的香!腰酸的厉害,坐下来休息了就再也不想站起来了,原来,采茶,好辛苦!
  • 一群舞文弄墨的人,各自以为舒适的姿态散坐藤椅上 。手捧细瓷靑花茶碗,听头上细雨和伞布"噗噗"的呢喃,看满山遍坡的茶树,和茶间那些头戴尖顶小竹笠,身着各色衣裳,斜挂茶篓,双手翻飞在茶枝间的女人们采茶,那份惬意和满足,使这群本就疏狂而敏感的人陶醉了 。
  • 我们先采早茶,一芽一叶,墨绿的母茶树上长着一层花儿一样的嫩芽 。我认真地找着只有一芽一叶的茶,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摘下来,放进黄色的书包里 。有两个通城县的女同学走了过来,用她们有力的大手,把我挑剩的茶叶一把一把地抓了下来,她们的书包一下子鼓了起来 。我提醒她们说:老师说只能要一芽一叶的茶 。她俩相视一笑,溜走了,去寻找下一片茶源了 。一天下来,我没偷一点懒,采了一斤六两,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给我的任务 。
  • 近前细看,说是釆茶女,倒不如说尽是一群五六十岁的釆茶老妇 。湿漉漉的竹笠压着沧桑 。满脸岁月的沟壑挤压得双目只顾低眉紧盯枯塙而忙碌的双手 。身材壅肿笨拙,再不婀娜灵巧,哪还有穿红着绿的兴致呢?
  • 清晨,当天空微放初光,小鸟才睁开惺忪的睡眼,便可看见三三两两的采茶女背着竹篮往屋后的茶山去了 。山不是特别高,但也得爬上个半把小时 。山路在苍翠浓密的树下蜿蜒,偶尔传来几句相遇之人的问候,叶面上的露珠被行人惊醒,纷纷滚落于地或行人的发梢和肩膀 。清脆的鸟鸣伴着露珠垂落的滴答声和行人悉悉索索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清晨是那么悦耳动听 。
  • 天边那朵云彩,忽然变成乌云 。天色暗沉,细雨连绵 。众采茶女戴上竹帽,纷纷奔回家中 。那一片茶园,油绿绿,亮晶晶,荼香飘万里 。你跑到茶亭中,取下竹帽,从香囊中轻拉一条手帕,拭去脸上的汗珠 。无人在此,你依然优雅至极 。长辫上粘满了水珠,你玉手拉下一条红绳,乌发如瀑布般飘洒开来,发丝柔细,闪亮灵动 。风儿吹来,发丝阵阵清香随雨飘散 。
  • 十来分钟的车程吧,我们来到了采茶的地方,叫什么地方?以我这健忘的脑子已经记不得了 。茶园里,满是青青的嫩茶,很美!开工,采茶 。可是我却不会!丢脸诶!不过以我这么聪明的脑袋,很快就学会了啊 。只是这个速度,实在是不敢恭维哦!采着茶,和妈妈聊着天儿,感觉特别的开心,也觉得很幸福!很少时间能和妈妈这么贴心的谈心,这么无拘无束的聊天,难得这样的机会,真好!只是早晨的气温有些的冷,紧紧了衣领,感觉还好!

  • 描写采茶的诗句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 。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 。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