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工艺|锻造技术知识的大全汇总

锻造工艺(锻造技术知识的大全汇总)
锻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 它是以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延续下来的 。大概是在20世纪初 。它才逐渐以机械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出现在铁路、兵工、造船等行业中 。这种转变的主要标志就是使用了锻造能力强大的机器 。
锻造工艺|锻造技术知识的大全汇总



图1 锻造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 , 广泛地采用锻造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 , 对工件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 , 具有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高质量等优点的精密锻造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依据金属塑性成形时的变形温度不同 , 精密冷锻成形可分为冷锻成形、温度成形、亚热锻成形、热精锻成形等 , 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包括:汽车离合器接合齿圈、汽车变速器的输入轴零件、轴承圈、汽车等速万向节滑套系列产品、汽车差速器齿轮、汽车前轴等 。
锻造工艺|锻造技术知识的大全汇总



图2 常见的汽车锻造件


一、锻造的定义和分类



1、锻造的定义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 , 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 , 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 。
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 , 优化微观组织结构 , 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 , 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 。相关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 , 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 , 多采用锻件 。


2、锻造的分类
按照生产工具不同 , 可以将锻造技术分成自由锻造 , 模块锻造 , 碾环和特种锻造 。


自由锻:指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 , 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铁之间直接对坯料施加外力 , 使坯料产生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


模锻:指金属坯料在具有一定形状的锻模膛内受压变形而获得锻件 。模锻可分为热模锻、温锻和冷锻 。温锻和冷锻是模锻的未来发展方向 , 也代表了锻造技术水平的高低 。


碾环:指通过专用设备碾环机生产不同直径的环形零件 , 也用来生产汽车轮毂、火车车轮等轮形零件 。


特种锻造:包括辊锻、楔横轧、径向锻造、液态模锻等锻造方式 , 这些方式都比较适用于生产某些特殊形状的零件 。例如 , 辊锻可以作为有效的预成形工艺 , 大幅降低后续的成形压力;楔横轧可以生产钢球、传动轴等零件;径向锻造则可以生产大型的炮筒、台阶轴等锻件 。


按照锻造温度 , 可以将锻造技术分为热锻、温锻和冷锻 。
钢的开始再结晶温度约727℃ , 但普遍采用800℃作为划分线 , 高于800℃的是热锻;在300~800℃之间称为温锻或半热锻 , 在室温下进行锻造的称为冷锻 。用于大多数行业的锻件都是热锻 , 温锻和冷锻主要用于汽车、通用机械等零件的锻造 , 温锻和冷锻可以有效的节材 。


根据锻模的运动方式 , 锻造又可分为摆辗、摆旋锻、辊锻、楔横轧、辗环和斜轧等方式 。


3、锻造用料
锻造用料主要是各种成分的碳素钢和合金钢 , 其次是铝、镁、铜、钛等及其合金 , 铁基高温合金 , 镍基高温合金 , 钴基高温合金的变形合金也采用锻造或轧制方式完成 , 只是这些合金由于其塑性区相对较窄 , 所以锻造难度会相对较大 , 不同材料的加热温度 , 开锻温度与终锻温度都有严格的要求 。
材料的原始状态有棒料、铸锭、金属粉末和液态金属 。金属在变形前的横断面积与变形后的横断面积之比称为锻造比 。
正确地选择锻造比、合理的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合理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合理的变形量及变形速度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很大关系 。


二、常用的锻造方法及其优缺点



1. 自由锻
自由锻是指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 , 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铁之间直接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采用自由锻方法生产的锻件称为自由锻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