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熟的文化诗词歌赋有什么

一、书法
自元以后,常熟书法名家累世不绝,尤以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涌现的杨沂孙、翁同龢、萧蜕三位常熟籍书法家最负盛名 。
杨沂孙自幼潜心研究书法,尤嗜篆籀之学,所作篆书,吸收金文、石鼓文、秦权量诏版、汉碑篆书而自成一格 。近代大书法家吴大澄 、吴昌硕、罗振玉等,都曾临习过杨氏篆书 。萧蜕幼年即勤于学书练字,盛年时期书法造诣名闻远近 。
时人得其片纸只字,辙视为珍宝 。《清史稿》等文献称翁之书法“自成一家,又为世所宗”、“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为乾、嘉以后一人 。”常熟博物馆藏有杨沂孙、翁同龢、萧蜕书法墨宝多幅,可供观赏 。
二、绘画
常熟绘画,可追溯到元代的黄公望 。黄氏多才多艺,工书法、诗词、散曲,尤精于山水画 。创作注重写生,取材多以虞山、富春一带山水为主,或以浅绛或以水墨设色 。
构图气势雄厚,笔下山水,“峰峦浑厚,草木华滋” 被誉为“元四家”之首,对明清山水画影响深远 。黄公望传世作品约有二十余幅,被世人视为珍宝 。
三、虞山琴派
历史上著名的琴派主要是浙派、虞山派和广陵派 。元末明初,浙派名师,被琴界称为“徐门正传”的创始人徐天民之孙徐梦吉(号晓山中人),长期在常熟讲学,故可以说,他为常熟出现虞山派准备了条件 。
而一代宗师,虞山派创始人严澄(字道澈,号天池)和徐上瀛(号青山)共同的老师—一著名琴师陈爱桐和子陈星源则为虞山派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
四、诗词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
白话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
这首诗题咏的是常熟兴福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
关于常熟的文化诗词歌赋有什么

扩展资料:自元以后,常熟书法名家累世不绝,尤以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涌现的杨沂孙、翁同龢、萧蜕三位常熟籍书法家最负盛名 。杨沂孙自幼潜心研究书法,尤嗜篆籀之学,所作篆书,吸收金文、石鼓文、秦权量诏版、汉碑篆书而自成一格 。
篆书丰盈而不臃肿,隶书浑秀见长,草书纯正自然,行书圆润活泼,可谓四书皆精,被誉为“江南第一书家” 。两朝帝师翁同龢,早年学欧、褚、柳、赵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常熟“民俗文化”
聚会在沙家浜诗沙家浜《十八棵青松》歌词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挺然屹立傲苍穹 。
八千里风暴吹不倒,
九千个雷霆也难轰 。
烈日喷炎晒不死,
严寒冰雪郁郁葱葱 。
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
伤痕累累,瘢迹重重,
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
蓬勃旺盛,倔强峥嵘 。
崇高品德人称颂,
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
为沙家浜写一段导游词(不少于50字)我在学校年级班读书 。每天早晨,每当我走到学校门口,琅琅的读书声总会传进我的耳朵 。伴着读书声走进教室,拿出一些经典诵读的书,加入读书的行列 。老师在讲台前,指导着我们,并不时提醒我们注一下音,就这样一直读下去,直到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响起......
下课了,孩子们涌出教室,跑向走廊,奔向操场 。同学们追着、跑着、叫着,各种声音混成一片,组成了一首校园交响曲 。
中午过去了,迎来了阳光明媚的下午 。来到学校,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掏出书本,尽情汲取书中的养分,每个同学都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书中奇妙的世界 。
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古诗词诵读,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放声齐诵,那声音,忽高忽低,忽扬忽抑,忽急忽缓,美妙至极 。那雄浑磅礴的声音,如万马齐鸣,如天仙奏乐 。
放学了,同学们一个个向老师告别 。结束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同学们欢笑着奔向远方 。
这难道不是一种生活中的美吗? ????
沙家浜智斗唱词胡传魁、刁德一带领了忠义救国军回到了沙家浜,他们想知道共产党的伤病员都转移到什么时候地方去了,于是来到了阿庆嫂的春来茶馆,刁德一想试探阿庆嫂是不是共产党,而阿庆嫂同时也在试探他们俩是不是真的想打日本鬼子 。于是,就在春来茶馆展开了一场没有枪声的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