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追悼亡妻的诗词( 二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 关于‘沈腰’之说 。《梁书·沉约传》载:沉约与徐勉素善 , 遂以书陈情于勉 , 言己老病 , “百日数旬 , 革带常应移孔 , 以手握臂 , 率计月小半分 。以此推算 , 岂能支久?”后因以“沉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 。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 , 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 , 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 , 均典指沈约 。
第五首——唐·元稹《离思》五首之四之: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离思·其四
——元稹·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 , 半缘修道半缘君 。
【译文】: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 , 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 , 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
花丛信步 , 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 , 
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 , 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
【背景】: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 , 这是其中第四首 , 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 。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 , 二十岁时下嫁元稹 , 其时元稹尚无功名 , 婚后颇受贫困之 苦 , 而她无半分怨言 , 元稹与她两情甚笃 。七年后韦丛病逝 , 韦丛死后 , 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 , 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 , 再看 到其他的水 , 不是壮阔可观的水 , 看过巫山的云之后 , 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 , 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 , 一半固然是为了修身 治学 , 一半是没有忘情于你呀!取譬极高 , 抒情强烈 , 词意豪壮 , 用笔极妙 。言情而不庸俗 , 瑰丽而不浮艳 , 悲壮而不低沉 , 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
元稹的悼亡诗一直以前都是传唱的经典 , 除此之外 , 其还写了悼念亡妻韦氏的《遣悲怀》三首 , 同样堪称中国悼亡诗歌的绝唱 。‘诚知此恨人人有 , 贫贱夫妻百事哀’之类的诗句已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遣悲怀》三首如下: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 , 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 , 泥他沽酒拔金钗 。
野蔬充膳甘长藿 , 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 , 与君营奠复营斋 。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 , 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 , 针线犹存未忍开 。
尚想旧情怜婢仆 ,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 贫贱夫妻百事哀 。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 , 百年多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 , 潘岳悼亡犹费词 。
同穴?冥何所望 , 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 , 报答平生未展眉 。
第六首——北宋·苏轼《江城子》之:十年生死两茫茫 。
江城子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 , 正梳妆 。相顾无言 , 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 明月夜 , 短松岗 。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 , 隔绝十年 , 音讯渺茫 。不思念吧 , 但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 , 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 , 因为我四处奔波 , 灰尘满面 , 鬓发如霜 。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 , 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 , 没有言语 , 只有泪千行 。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 , 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
【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 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 , 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 。王弗 , 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 , 年方十六 , 与十九岁的苏 轼成婚 。王弗聪明沉静 , 知书达礼 , 刚嫁给苏轼时 , 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 , 每当苏轼读书时 , 她便陪伴在侧 , 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 , 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问 她其它书 , 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 , 二人情深意笃 , 恩爱有加 。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 , 外任多年 , 悒郁不得志 , 夜中梦见亡妻 , 凄楚哀惋 , 于是写下这 篇著名的悼亡词 。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 , 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 , 既是悼亡 , 也是伤时 , 把哀思与自叹融和 , 情真意切 , 哀惋欲绝 , 读之催 人泪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