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的读后感( 三 )


毛泽东诗词从无伤时经年之作,就这一点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和辛弃疾也不免沾上些婉约的气息 。苏轼曾写“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对茫茫人生的超然背后掩藏着深层次的迷茫与失望,洒脱也是承认无能为力的一种映射 。毛泽东却写:“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同时把酒酹江,却做得两样气氛 。抛却得意与失意的对比,对待人生的主动权苏轼与毛泽东显然不在同一战线 。辛弃疾名诗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虽不至英雄末路,在此英雄的悲壮中并非没有夹带抱怨和发牢骚的成分,有些时候,对“名”的摒弃也是对自身的否定 。毛泽东却偏说:“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词格调毫无颓废情绪,一句“人未老”为自己也为群体的存在正名,鼓舞人心 。
再次,说到风格上的“匠气”,神韵以骨气取胜,豪迈奔放,激越昂扬,气象恢弘,叱咤风云在前两个问题中也有多次不系统涉及,毛泽东诗词的气象广阔,意境雄浑,以及用典(即“三用”问题)在此就不再赘述,单就其诗言史的特征再补充一二 。
有人认为“如果说毛泽东诗词的大气颇有太白遗风的话,那他诗词的史书性质则就可以与杜甫相媲美了”,并指出“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但它不是中国历史的简单复写,也不是历史重大事件的罗列组合 。他歌咏大革命时期革命先驱者的战斗风貌,赞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革命运动,咏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卓绝奋进,高扬抗日救亡的民族精神,歌颂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描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壮丽图景,表现共产党人的反帝、反霸的坚强斗志 。进取者的奋斗,牺牲者的豪迈,崇高的追求,艰难的斗争,这些既是诗人对中国革命时代主流和时代精神的把握,也是诗人对社会历史本质规律的形象揭示 。毛泽东诗词用文学手段再现了那一幕幕历史镜头,可以说是一部文学版的《中国革命史》 。”窃以为此番评价并非言过其实 。毛泽东的诗词虽颇具浪漫主义情怀且从不吝于比喻夸张用典等文学修饰,却是诗诗针对现实事件,词词不离历史进程,其诗词的史学价值应是被充分肯定的 。但重要的并非凸显其诗词的史学价值,而恰恰是为不仅仅调和更是和谐融合“诗言史”与“诗言志”提供一种范式,并非为了史学与文学的对话,而是生活和艺术的相互融入的更有选择性 。
就业 & 实践参考资料:http://www.sps.sdu.edu.cn/sps60/stuwork/cms/index.php?modules=show&id=635
求一篇《毛泽东诗词》读后感1000字左右《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同志一生戎马的见证 。诗词中包含了红色革命、红色精神以及红色经典中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毛泽东思想的完全体现 。
他,文学功底深、功力强、造诣高,成就斐然亦家喻户晓;他,徜 徉于古典遨游于精华,融会贯通纵横捭阖却又相得益彰,旁征博引且能独树一 帜,常语惊四座技压群芳;他,诗词方面颇多建树,《长征》、《娄山关.忆秦娥》 、《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妙章佳句迭出,影响之广、成就之高、反响之强,犹如一颗巨璨星辰,鲜有人能遮其光辉 。常人是难望其项 背的,可与之媲美者,整个近现代寥寥鲜有 。
毛泽东诗词》字字掷地有声,初读拍案称奇,再读拍案叫绝,快读酣畅淋漓,细读大快朵颐,复读爱不释手,恍若余音 绕梁久久不绝 。远见,卓识;凌云壮志,脱颖惊人 。湘江畔,橘子洲头,气宇轩昂极具胆略的毛泽东向天发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振臂奋呼挥斥方遒,意气风发 淋漓毕现,风神俊朗先声夺人力彰气显,如千帆争发百舸竞流,飞天搏击,神采飘扬跃然纸上 。“粪土当年万户侯”,一语超凡,熊韬伟略,欲开天辟地扭转 乾坤之神气立显 。其力其刚,可见一斑 。《娄山关.忆秦娥》起承转合跌宕层伏,场景磅礴气势浑宏,与溢于言表的 万分欣喜乳融璧合 。昂扬、英韧、豪迈,“而今迈步从头越”,万丈豪情直冲云 天,西风猎猎、夕阳如雪、万马齐喑,浩宏之气栩栩生动,引人入胜真若身临其境 。《沁园春.雪》则喻示着他已登临一全新高度 。雪、 冰、 长城、 大河…… 寥寥数笔便将北国恢宏之冬景勾勒无遗 。“不可沽名学霸王”,他告诫每一个人切忌冲昏了头脑 。视察武汉畅游长江,在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里词人吟道:“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纵巨澜狂风亦泰然自若,何等从容!长江大桥正如火如荼兴建,作者早已联想到“天堑变通途”的通达捷畅 。而当时千里外的三峡还纯属蓝图上的构想,作者却放飞想象插上时空翅膀去捕捉“高峡出平湖”的俊秀隽美、去想往“当惊世界殊”的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