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如何押韵( 二 )


”平水韵“包括平生三十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
。。。。。。。
尽管”平水韵“是南宋时才出现的,但反映了唐朝人做诗用韵的部类 。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真韵,李白《渡荆门送别》、杜甫《旅夜书怀》用尤韵,杜甫《登高》用灰韵,等等 。唐以后直到近代,尽管实际语音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做近体诗时,还都依照”平水韵“ 。每一首诗的韵脚都必须是”平水韵“中同一韵里的字,否则就叫”出韵“ 。”出韵“的诗,就不能算标准的近体诗 。所以,近体诗的用韵是很严格的 。
古体诗就不然,它用韵较宽,可以用邻韵的字 。例如杜甫《北征》的第一段,韵脚”吉、室、日、筚、出、失“是质韵,”勿“是物韵,”切“是屑韵,”惚“是月韵 。古体诗还可以换韵 。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前十几句,基本是平仄相间:”客、瑟“是陌、质和韵(仄),”船、弦“是先韵(平),”别、月、发“是屑、月和韵(仄),”谁、迟“是支韵(平),而”见、宴、面“是霰韵(仄) 。
至于楼上说的”平仄“ 。到齐梁时代,诗体又逐渐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创作中讲究平仄 。当时有所谓”永明体“,它的特点就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脁为其代表作家 。到唐代,就正式形成了一种讲究平仄和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这就是所谓”近体诗“(包括律师和绝句) 。但唐以后也仍然有按照古诗的作法写诗的 。既不讲究平仄和对仗,这种诗称为”古体诗“,也叫”古风“ 。
【省略掉的是平水韵,你可以到网上搜搜 。】
古诗词怎样押韵,如何完成的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
2、押平声韵
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 。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
3、一韵到底
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 。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
4、首韵借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
押韵避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 。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
怎样查古诗的押韵古代诗词押韵常识
一、诗词押韵的一般规则
押韵,也称协韵或叶韵 。
押韵是同韵母的字在相同(按:说“相应”为好)位置上重复出现 。在相同位置上重复出现的同韵母字,自然称为韵脚 。第一个韵脚的出现,称为起韵 。
古代诗韵是怎样押韵的呢?在隋唐以前,是从当时口语的近似音中选择韵脚字 。在隋唐以后,出现了韵书,便从韵书规定的同韵中选择韵脚字 。韵书的出现以至定型,是几经修改的 。现在所说的古代诗韵,指的是来水韵 。金代的王文郁合并《广韵》、《集韵》中的旧韵为一百零七韵,刘渊将其刻成韵书印行,因为王、刘的籍贯都是平水(今山西省绛县),所以称为平水韵 。到了元末,阴时夫在平水韵的基础上,考定诗韵为一百零六韵,为后人所沿用 。清代及其以后通行的《佩文诗韵》,也是这一百零六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