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作文500字( 三 )


或许 , 我们真的很有缘 。现在正读初二的我 , 在语文书中又与它相见了 , 这让我有了更深入了解它的机会 。

【关于古诗的作文500字】

原来 , 这是大文豪苏东坡在中秋之夜欢饮之后无眠之时 , 因怀念久别的胞弟子由(苏辙)而作 。词的上阕写词人把酒赏月 。对着一轮皎月 , 词人遐想无限 ,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 大概是在人间遭遇了什么挫折或不幸吧 , 诗人想超脱现实 , 到那“琼楼玉宇”的仙宫去 , 可最终不忍离开人世 , 他还是热爱人间的生活 。词的下阕是词人在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苦苦探索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直到今天 , 这句话仍然是对离人的最好祝福 。
再次唱起《水调歌头》 , 我仿佛看到诗人飘然仙去 , 而又重返人间 , 仿佛看到诗人摆脱了抑郁惆怅重展乐观的笑颜 。

后记:也许是《水调歌头》的缘故吧 , 现在的我很喜欢古诗词 , 它们能很好地表达我的内心感情 。悲伤时我会吟“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浇愁愁更愁” , 快乐时我会吟“常记溪亭日暮 ,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啊!诗词多么美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古诗牧童写作文500字 , 急~!帮忙多写一些!牧童将短笛插在腰间,望着连绵不断的草地.老牛在不远处吃草,牧童忍不住寂寞,将短笛吹起来,徐徐的晚风将笛声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牧童心想,在那遥远的地方,会不会有人听到他的笛声呢?夕阳下山,牧童赶着牛回到家中,桌上早有家人准备好的饭菜.牧童赶了一天的牛,肚子已经饿了,就先吃起来.等他吃完,天边还有一摸淡淡的绯红.牧童见爹娘还没有回来,就坐在门口等着.哪知等到月亮出来还是没有看到他们的身影,牧童早已忍不住睡着了.月光撒在他的身上,竟那么的柔和.看,牧童的嘴角露着淡淡的微笑,或许这月光也照亮了他的梦吧!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 。
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 , 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着晚风 , 慢慢的小时在耳边 。
早上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 , 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 , 上山放牛去了 , 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 , 哼着小曲 。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 , 无拘无束 , 没有任何烦恼 。直到玩累了 , 就躺在草地上 , 看着天上的白云和小鸟们 , 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
吃完晚饭 , 太阳早已下山了 , 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来 。牧童手里拿着笛子 , 迈着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上 , 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 , 听着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 , 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 , 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 。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 , 多动听啊!咦!怎么停下来了 , 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 。是啊!他真的累了 , 就让他听着虫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觉吧!
用三衢道中这篇古诗写作文500字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背景:
曾几(1084——1166)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
意思:
(1) 梅子黄透的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绿树荫成,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加添了些幽趣.
(2)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3) 黄梅时节本是雨季,却天天放晴,这时春水初添,新绿润涨,诗人泛舟小溪之后游兴未阑,又改为在山间步行.山里绿阴如画,丝毫不逊于来时溪行的景色,又听到黄鹂的叫声,就更加饶有趣味.
(4)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