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韵是什么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诗词中的韵,大致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一个汉字如果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一般都有声母、韵母和声调 。例如,“中”字,拼成zhōng,其中zh是声母,ong是韵母,声调是阴平 。再如,“弓”gōng,虫chóng等字,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这些字叫同韵字 。凡同韵字都可以押韵 。押韵就是把同韵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字 。如: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xī),水面初平云脚低(d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ní)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tí)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这首诗里的“西”、“低”、“泥”、“蹄”和“堤”字押韵,韵母都是i 。如果把韵母再细分的话,可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 。如雄xióng,i是韵头 。o是韵腹,ng是韵尾 。弓gōng,虫chóng等字没有韵头,只有韵腹和韵尾,“雄”字跟这些字的韵母不同,但是,它们的韵腹和韵尾相同,都是ong 。韵腹、韵尾相同,韵头不同的字也是同韵字,仍然可以押韵 。例如: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qi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liú)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zhōu)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liú) 。这首诗里的“秋”、“流”、“舟”和“留”字押韵,它们的韵母分别是iu、iu、ou、iu,韵母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同样是和谐的 。押韵的目的是要声韵和谐 。但是有许多诗,我们今天读起来却不和谐了,这是因为古今语音发生了变化 。如: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huā),乌衣巷口夕阳斜(xíe)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jiā) 。xíe跟huā、jiā不是同韵字,但是在唐代“斜”字读siá,当时是和谐的 。再如:江南曲唐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这首诗里,“期”和“儿”都是押韵的;但是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 。如果按照上海话的读音念“儿”这个字,念像ní音(接近古音),那就和谐了 。古人押韵需要依照韵书 。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一致,依照韵书押韵,比较合理;宋代以后,语音发生了变化,依照韵书押韵就不合理了 。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就不一定要按照韵书来押韵 。不过,当我们读古诗的时候,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
诗词有哪些韵?古代诗词用韵,不同时期有差别 。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广、且至今仍在使用的,诗韵为《平水韵》,词韵用《词林正韵》 。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 。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原书已经遗失 。后又经过多次修改,到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其平声部分包括:上平十五部、下平十五部 。仄声部分包括:上声二十九部、去声三十部 。入声十七部 。
【词林正韵】是清人戈载编纂的一部词韵书,书分三卷,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一共是十九个韵部 。他的分部,实际上是依据前人作词用韵的情况归纳而来,这就是他所说的“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 。戈氏的分韵虽是归纳、审定工作,但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论词韵之士多据以为准 。戈氏所分的词韵十九部,事实上也是进一步归纳诗韵即“平水韵”而来 。
【韵的定义】:
1、通韵:古体诗写作时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
2、窄韵:某韵部的字数很少 。(宽韵与窄韵意思相反,略去不提)
3、出韵:应该按词谱规定用韵时,诗词里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叫做出韵 。
4、和韵:在唱和别人诗词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作诗叫和韵 。
5、次韵:也称“步韵”,既用原诗词相同的韵字,且前后秩序都必须相同 。
6、用韵:既使用别人原诗中相同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
7、依韵:既用与原诗词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
8、抱韵:既首句与末句押韵,第二句与道第二句押韵,以此类推向中环抱的押韵方式 。
9、偶韵:既逢偶句才押韵
10、随韵:既一呼一应进行转换的押韵方式,一般是上句定韵,下句随押 。
11、排韵:既从地一句到全章甚至全篇,每句都押同一种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