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缅怀先烈,圆梦中华”为主题300字( 五 )


许多近现代文学艺术大家,如鲁迅、郭沫若、胡适、周作人、林语堂、废名、施蛰存、沈从文、汪曾祺、范曾、阿城、韩少功、阎连科、高行健等,都曾受过道家深刻的影响,其作品中也有浓厚的道家意味,以至于有人将高行健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看作是“庄子的凯旋” 。
综合来看,道家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1、审美观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所以追求自然美就成为了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
2、文学创作
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体现在绘画艺术上,就是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 。
3、建筑艺术
就是私家园林“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意境;体现在音乐艺术上,就是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 。
同时道家主张无为自化,得意忘言,所以也使文艺形成了虚实相生的审美追求 。同时,由于道家思想与盛世关系密切,所以有助于增加文学艺术的豪气,而在衰世中道家思想是文人的治疗创伤的精神支柱,所以又造就了文学艺术旷达放逸的艺术风格 。
另外,道家主张高下相随正反相倚,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的结构 。中国建筑,尤其是园林,总爱追求一种欲显先抑,欲直而曲,欲放先收的曲折反复之效果,小说戏曲的故事进程也多是如此:先是由合到分,然后中间经过无数的曲折,最后又由分到合,以大团圆作为结局 。
以缅怀先烈,圆梦中华”为主题300字

扩展资料: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这一范畴为道家首先提出 。
道的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 。这一变化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
春秋后期,老子最先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成为道家的创始人 。以后,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虽有不同,但基本上成为世界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的代名词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
古琴中州派的由来,为什么要叫中州 。中原的古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优良的传统 。古琴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一直流传至今,从未间断过早在公元前662年,河南人早就选用桐、梓来造琴了 。在公元前五百多年前,周简王至周景王时,晋国著名乐师师旷,亦以善琴闻名于世,他曾在开封古吹台弹琴奏乐,创作了著名琴曲《阳春》与《白雪》 。古吹台至今仍座落在开封市禹王台公园内 。西汉宣帝时期,梁国(今河南开封)人龙德,以琴待诏仕于宫廷 。他一生的著述很多,在《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他的《龙氏九十九篇》 。刘向说过:“雅琴之事皆出龙德《诸琴杂事》中 。”这可能是一部琴书巨著,可惜原书已不传了 。东汉顺帝至献帝时期的蔡邕,字伯喈,河南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博学多才,好辞章,工书画,尤妙于音律,年轻时就以善弹琴而知名,是中国音乐史上的大琴家、大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他创作的《游春》、《绿水》、《幽居》、《坐愁》、《秋思》五首著名琴曲,总称为《蔡氏五弄》,这些琴曲在当时就广为流传 。不仅嵇康在《琴赋》中列有他的曲目,一直到唐代都享有盛名,成为琴家最常弹的曲子 。像王维、李白、白居易、李贺等诗人,都写有听弹蔡氏作品的诗作 。现存的《山中思友人》、《秋月照茅亭》等曲,据明初朱权《神奇秘谱》记载,也是他的作品 。他创作并演奏的这些琴曲在中国古琴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还著有《琴赋》与《琴操》 。在《琴操》一书中,不仅介绍了古琴的演奏手法和当时的流行曲目,而且还系统地汇集并介绍了50首曲子,这些都是汉代以前非常古老的曲子,成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作品的珍贵史料,在中国古琴史上他开创了弹琴注重手势、研究手势、绘制图谱的先河 。
蔡邕还是一位斫琴名家 。蔡邕琴,亦名焦尾 。就是他自制的这张焦尾琴,还流传着一则故事:“蔡邕在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起火烈声,知其良材,因请裁为琴,果有美音,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 。”就是这张琴的缘故,古人遂把琴尾称作“焦尾” 。于是焦尾就成为古琴琴尾的专有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蔡邕女蔡琰,字文姬,也是一位“博学有才辩,又妙於音律”(《后汉书·董祀妻传》),兼善诗词的女琴家 。蔡邕在中国琴坛上的影响很大,犹其是对於中州琴学传统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影响下,汉魏间在他的家乡河南陈留(今开封),又先后出了阮瑀、阮籍与阮咸等善琴的名士 。阮瑀是当时文坛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幼时从蔡邕学琴 。名曲《酒狂》与《三峡流泉》,相传就是他的儿孙阮籍与阮咸叔侄所作 。阮籍还著有《乐论》音乐理论著作传世 。他俩也都是“竹林七贤”中的大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