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人物的古诗有那几首

  1. 《蜀先主庙》
    唐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
  2.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3. 《西塞山怀古》
    唐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
  4. 《浪淘沙》
    现代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5. 《南乡子》
    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
  1. 简介: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
    关于三国人物的古诗有那几首

  2. 形成过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
    关于三国人物的古诗有那几首

  3. 发展: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如: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
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
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
4、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
5、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
6、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
7、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
8、才高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
9、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
10、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
12、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
13、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
14、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
15、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
16、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
1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
1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
1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
2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
21、言过其实(马谡):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
22、宝刀未老:(黄忠)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
23、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24、不知所云:不知道说得是些么 。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
25、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
26、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27、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
28、欲擒故纵: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
29、刮目相待:(吕蒙)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
30、妄自菲薄:(出师表)自己看不起自己 。
31、手不释卷:(吕蒙)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