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书法家名单( 六 )


此时董源已为三大家之一 。至黄公望《写山水诀》谓:“近代作画,多宗董源、李成二家 。”董源的地位步步高升,在黄公望眼中已居首位 。他更以自己的实践影响后人 。至元末,董源的画派已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泰斗 。可以说,经过黄公望的努力,开拓了一个学董为风的时代,使这个本来不大受人重视的画派发扬光大,彻底变革了南宋院体的画风 。
关于黄公望的师承,说法不一 。和他同时的人多说他师荆、关、李成,也有说他师董、巨的 。前者如张雨《题大痴哥山水》说他“独得荆关法”(《贞居先生诗集》卷四);杨维桢说他“画独追关同”(《西湖竹枝词》) 。后者如《图绘宝鉴》则说他“善画山水,师董源”;元末明初陶宗仪《辍耕录》则说他“画山水宗董、巨” 。明代以后,则所有著作及题识中都一致说他师董源或师董、巨 。尤以董其昌说得最多 。其《画禅室随笔》中就多次提到“黄子久学北苑”,“从北苑起祖” 。此后再也无人提到他师法荆、关、李成了 。其原因是:黄公望虽学董,但也确实学过荆、关、李成 。因当时董源的名气还不如荆、关、李的名气大,所以,大家都强调他学荆、关、李的一面 。他自己既强调学董,,也屡屡提到荆、关、李,恐怕也有趋向时尚的意思在内 。后来论者只说他学董,乃是根据他们所见到的黄公望画的实际加以陈述的,倒是更符合实际些 。
在元代,黄公望的画名很高,当时著名文人的诗文集中常提到他的画 。“元四家”之一倪云林《题黄子久画》说:“本朝画山林水石,高尚书之气韵闲静,赵荣禄之笔墨峻拔,黄子久之逸迈,王叔明之秀润清新,其品第固自有甲、乙之分,然皆予敛衽无间言者 。”(《清闷阁集》卷九)又说:“大痴画格超凡俗,咫尺关河千里遥 。”(同上,卷八)郑元佑《侨吴集》题黄公望山水云:“荆关复生亦退避,独有北苑董、营丘李,放出头地差可耳 。”善住《谷响集》亦谓:“黄公东海客,能画逼荆关 。”
至明代,黄公望又被列为“元四大家”之一 。王世贞《艺苑卮言》谓:“赵松雪孟頫,梅道人吴镇仲圭,大痴道人黄公望子久,黄鹤山樵王蒙叔明,元四大家也 。高彦敬、倪元镇、方方壶,品之逸者也 。”明代屠隆《画笺》亦谓:“若云善画,何以上拟古人,而为后世宝藏?如赵孟頫、黄子久、王叔明、吴仲圭之四大家及钱舜举、倪云林……”项述 。至董其昌、陈继儒,又把“元四大家”中的赵孟頫去掉,换上倪云林,谓:“元季四大家以黄公望为冠,而王蒙、倪瓒、吴仲圭与之对垒 。”黄公望遂为“元四大家”之首
明朝联家王宠简介及王宠对联王宠(1494-1533),原名李姓章,后嗣王姓,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子、雅宜山人,室名铁砚斋,祖籍明·宝应(今江苏省宝应县)人,出生于长洲吴县(今苏州市) 。以诸生贡太学,诗文书画皆精 。书法初学蔡羽,后规范晋唐,楷书师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融会贯通 。明朝中叶继文征明之后著名书画家,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被誉为吴门三家,加上后起之秀陈道复,又称吴中四家 。
明·成化七年(1471年)领乡荐,为邑诸生 。博学多才,但命运多舛,一生仕途不佳,屡试不第,最后才以贡生入南京国子监成为一名太学生,故又称其为“王贡士”、“王太学” 。受业于与文徵明齐名的蔡羽门下,却能青出于蓝 。工诗词及法篆、隶、行、楷书,亦擅篆刻、善画山水,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名噪一时 。楷书初学虞世南、智永,行书师法王献之,晚年形成了自己风格,以拙取巧,婉丽遒逸,疏秀有致 。追求的是一种疏宕雅拙的韵味,以韵写拙,而又“拙中见秀”、“拙中见雅” 。小楷尤清,简远空灵,有文徵明后推第一之称 。著名书论家王世贞在《三吴楷法十册》跋中认为其所书《琴操》“兼正行体,意态古雅,风韵遒逸,所谓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 。”随意作山水、花鸟,人物逼肖南宋人,山水多用青绿,尤喜作钩勒竹兔与鹤鹿 。为人弛柝不羁,有米芾、郭忠恕之风而豪荡过之 。性至巧,尝见银工制器效之,即出其右 。何良俊《四友斋书论》评其书:“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 。其书本于大令,兼人品高旷,改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 。”书作《千字文》,纸本墨迹,行草书 。此千字文,凡104行,每行字数不一,共1015字 。纵28厘米,横463.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宝蕴楼书画记》著录) 。此篇《千字文》结体平稳,俯仰欹侧变化不大,可以窥见其师承王献之、虞世南的轨迹 。此帖既有魏晋时期王氏父子风华俊丽、遒逸疏爽之姿,又具初唐时期虞世南的气秀色润、外柔内刚之气 。从用笔方面来看,其行草气息平和,干净利落,一丝不苟,笔势凝重、洗练,笔画之间很少有连笔牵丝,字字独立,互不相连 。综观此书作,典雅平淡,落落大方,草法严谨 。时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被誉为吴门三家,加上后起之秀陈道复,又称吴中四家 。后坐谪戍边,不久放归 。晚年慕一妓女,尝成自织锦裙,煅金环以赠之,精类鬼工 。妓女大喜,遂挟与俱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