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书法家名单( 九 )


襄城七圣空迷辙,(颔联上)
弱水三山未稳流 。(颔联下)
塞北风云连朔漠,(颈联上)
周南节钺自公侯 。(颈联下)
两京角立分形势,
居重还须扼九州 。
——《七律·南都》诗联
南纪清秋杀气遥,
扶桑铜柱崒高标 。
风悲画角关山迥,(颔联上)
云去苍梧毕斗摇 。(颔联下)
正忆郊迎虚玉辂,(颈联上)
即愁边守醉金貂 。(颈联下)
黄河白草萧萧去,
胡马千群出射雕 。
——《七律·立秋日》诗联
凤管龙箫清且悲,
南徐北固自逶迤 。
海门直指联三象,(颔联上)
日驭巡行逼九疑 。(颔联下)
入计衣冠刓玺绶,(颈联上)
防秋兵马失旌旗 。(颈联下)
长卿谏猎无消息,
怅望江湖有所思 。
——《七律·秋怀二首其一》诗联
澒洞风尘莽未休,
凄清江汉仲宣楼 。
摩天鸿鹄终辞网,(颔联上)
跋浪鱼龙岌负舟 。(颔联下)
黄竹泠泠连楚泽,(颈联上)
白云冉冉接昭丘 。(颈联下)
金舆玉座千年迹,
流恨荆扬古帝州 。
——《七律·秋怀二首其二》诗联
居庸碣石控胡门,
玉几由来北极尊 。
阁道逶迤经海岱,(颔联上)

【军旅书法家名单】

天河隐见山昆仑 。(颔联下)
斗间遂识三阶列,(颈联上)
日下从知九轨奔 。(颈联下)
奠鼎卜郊非浪事,
万年圭鬯保文孙 。
——《七律·辛巳书事四首其一》诗联
泰陵松柏五云高,
再见姬康握赤刀 。
南斗龙文占王气,(颔联上)
中原驰道拥旌旄 。(颔联下)
委裘不乱遗谟远,(颈联上)
磐石相维缔构牢 。(颈联下)
弘治名臣天整在,
元功应数旧萧曹 。
——《七律·辛巳书事四首其二》诗联
龟食庚庚夏启光,
龙颜日角映扶桑 。
九朝琬琰陈东序,(颔联上)
万国山河履职方 。(颔联下)
总道翔麟传宝箓,(颈联上)
即看天马度银潢 。(颈联下)
轩虞落落洪钧转,
矫首沧溟望八荒 。
——《七律·辛巳书事四首其三》诗联
内侍传宣总插貂,
虎贲丝络递乘轺 。
尔曹肉食终无赖,(颔联上)
天下军输半已凋 。(颔联下)
朔雪炎风归紫极,(颈联上)
铜驼金马郁青霄 。(颈联下)
万年历服超三五,
努力夔龙翊帝尧 。
——《七律·辛巳书事四首其四》诗联
锦石疏花暑气清,
翠岩丹壑夏云生 。
已添海燕梁间语,(颔联上)
直看湖帆镜里行 。(颔联下)
四壁惊风弦索响,(颈联上)
千林修竹簟纹明 。(颈联下)
令人却忆王车骑,
更觉西山爽气横 。
——《七律·夏日草堂撤去窗户肆设簟几清风洞越藤竹交荫悠然有得作》诗联
山田荦确苦多沙,
学种东陵五色瓜 。
激涧即看穿石竹,(颔联上)
插篱偏自爱藤花 。(颔联下)
囊中未得餐霞法,(颈联上)
溪上时留泛海槎 。(颈联下)
长日辍耕无一事,
只须牛角挂南华 。
——《七律·横山下种瓜作》诗联
王宠合撰、应对联
二月莺花,声色动人耳目;(王 宠)
九秋蟾桂,影香惹我身心 。(文衡山)
——文衡山应对王宠
中国是桂花的故乡,不仅遍植桂花,而且在联苑中有不少对联与桂花有关 。在这金秋赏桂时节,倘能品味一下与桂花有关的对联,则更添赏桂的情趣 。明代有两个文人,一个叫王宠、另一个叫文衡山,两人常作联互娱 。一次两人外出赏景,王宠脱口吟出一上联,此时文衡山应声续了下联 。上联写绝了眼前莺花之美,下联写活了月中桂花之影,上下联绘声绘色,生动传神,相映成趣 。
小大由之,合成尖迪二字;(王 宠)
千里见王,凑作重现两文 。(文衡山)
——文衡山应对王宠
文衡山与王宠论礼之用章,王宠戏解“小大由之”句而出此上联,文衡山遂答之下联 。出句偶然得之耳 。难在对句 。亏文衡山想得出“千里见王”句,妙思矣 。
附录:【王宠轶事、趣闻】
〖吴门书派〗
明代“后七子”首领,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云:“天下书法归吾吴”,其所谓的“吴”即今苏州之别称,“吴”也称“吴郡”“三吴”“吴中”“姑苏”等 。苏州在明代中叶出现了以“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为代表的吴门书派,书史上称其为“吴门四家”,同时形成了“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这些云集于苏州书画家群体盛极一时成为明代中期书法发展的主流并将以北京宫廷书家为代表的书坛中心转到江南 。苏州书画家群体出现,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他是当代苏州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有着深层次的时代背景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这是唐伯虎曾描绘当时阊门情景,这的确是当时苏州经济发展的实录 。在太宗到宣宗短短的七十年间,颁布了大量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如通过农民归耕,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手工业、工商业的发展 。弘治十年在太仓设州,建立沿海港口,使海外贸易中心从扬州下移到太仓松江一带,又为苏州对外贸易和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 。到明中叶苏州再始从农业城市向工商业志市转化 。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神宗万历实录》记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染房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此皆自其力之良民也”,苏州一跃变为全国的经济重镇 。王鳌编修《姑苏志》也对苏州的经济地位作了如下描述:“今天下财赋多仰于东南,而苏为甲” 。经济的繁荣促使全国各地的商贾云集于此,他们买田置地、兴修园林 。物质的富裕刺激了他们精神文化的需求,于是书画就有了市场,为了装饰他们精美的园林不惜重金聘请书法名手写匾写联或购买书画作品 。据记载,求沈周书者“履满户外”,求文徵明书画者也“接踵于道,户履常满”,这种求字索书的盛况,造就一大批书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