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苏东坡的《红梅古诗》是什么意思

北宋苏东坡的《红梅古诗》意思
不要厌烦贪睡的红梅久久不能开放,只是爱惜自己不合时宜 。偶尔是淡红如桃杏色,文静大放,偶尔疏条细枝傲立于雪霜 。
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 。石延年根本不知道红梅的品格,只看重绿叶与青枝 。

【北宋苏东坡的《红梅古诗》是什么意思】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 。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
北宋苏东坡的《红梅古诗》是什么意思

苏轼写梅花的诗并不多,但这首《红梅》却堪称一首借物寓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 。
诗前半段,“怕”、“贪”、“恐”、“故作”,等字,将一枝红梅描摹的像人一样生动 。红梅也怕愁、也贪睡、也懂入时、也知“故作” 。姿态性情,无不毕现 。这些都应是人的性情,却都被安在红梅的身上,可孰料这么一来,却将红梅不愿与俗芳同艳、却又故作俗色与群芳相处无间的性情表露出来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他的朴实 。“尚馀孤瘦雪霜姿”,则是她的出世脱俗、她的洁身自好、她的高贵纯洁,但决不高傲跋扈 。
第三句“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就是她的高贵不愿随流 。“无端”二字用得实在是好,酒晕竟“无端”上了玉肌,但从第三句看,到底写人写花已不甚了然,但是我们一联想到红梅,于洁白之中透出微微的红意,那不正如饮酒后微红的肌肤吗?这是全诗唯一一处正面描写红梅外表的句子,而这种描摹也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没有过多的笔墨,就直接说她是饮酒后微红的肌肤!愚意以为此当为描述红梅的最佳语句 。结合整个第三句,说的够清楚了,作者就是要把红梅给人化,把人给寓于红梅之中,具体是什么人,不可知也,可以是瞻仰前辈风流名仕、也可以是“余以自况也”!他说的就是人也要有红梅那种高情,那种纯洁 。
最后一句,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中对外表枝叶的描绘 。
北宋苏东坡的红梅古诗是什么意思【其一】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
【其二】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 。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
细雨裛残千颗泪,轻寒瘦损一分肌 。
不应便杂夭桃杏,半点微酸已著枝 。
【其三】
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 。
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 。
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穠香已透肌 。
乞与徐熙新画样,竹间璀璨出斜枝 。
古诗红梅全诗句宋代诗人王十朋《红梅》
原文: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
译文:
桃李不要嫉妒我红梅,红梅和桃李开花的样子原来就不同,红梅经历了风雪,身上还有雪的痕迹 。它却还是不承认自己的色彩很红艳 。
北宋苏东坡的《红梅古诗》是什么意思

扩展资料
诗词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红梅独特的姿态和个性 。诗人以红梅的口吻劝说“桃李莫相妒”,意思是,桃李不要嫉妒我红梅 。桃李嫉妒红梅什么呢?
诗人紧接着道出“夭资元不同”,这是回答前一句所说的相妒,劝说桃李不要嫉妒的是:红梅和桃李开花茂盛的样子原来就是不同的 。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前一句用“犹”字转折,写出了红梅经历寒霜之后现状,从而点出红梅谦虚的品质 。因为从冬天过来,红梅身上还留有傲霜斗雪的痕迹,所以虽然是红梅,却不肯“十分红” 。
诗词典故
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绽放,象征我们民族不屈不饶、顽强奋斗、不畏艰难的可贵品质 。都在它身上得到很好地体现 。
古代就有诗人咏诗歌颂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出自宋代王安石《梅花》,是说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
梅花也被认为是最有气节的花种 。另外梅花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是依然快乐的绽放,表达了一种迎接希望的乐观的性格 。梅,在中国文人雅士的观赏花木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它与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举为“岁寒三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