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历史上的地震有哪些,历史上有地震吗?地震历史记录

一、乐山历史上的地震有哪些不少市民或许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和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记忆深刻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波及乐山造成我市9人死亡、500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30亿,夹江县地震烈度达七度,其余10个县(市、区)地震烈度达六度;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波及乐山造成1人死亡,12人受伤,1万余间房屋受损,金口河区、峨眉山市、夹江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地震烈度达六度 。
乐山地震带分布
【乐山历史上的地震有哪些,历史上有地震吗?地震历史记录】乐山地区历史上最大地震 事实上,震级最大并不等于受灾最大,造成地震受灾影响的因素除了震级以外,还包括震源深度、场地条件、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建筑物质量、发生时间和对地震的防御状况等等 。下面便是乐山受灾最重的三次地震:
第一次是1935—1936年马边6.8级震群,该震群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12次,其中6.0—6.8级地震5次,根据《四川地震目录》,1935年12月18日马边6.0级地震时,极震区最高烈度为八度,“玛脑、复兴场,司里沱及屏山县夏溪、雷波、西宁一带有冒水者 。庙宇倒塌,字库倒半 。石碉楼大多数倒塌,民房倒塌20—50%,竹笆墙倒,木石房倾斜,山岩普遍崩垮,阻塞河流及道路 。山坡、河岸、田坝和街道均多裂缝,宽0.3—1.5米,有冒水者 。伤亡100余人 。”1936年4月27日马边6.8级地震时,极震区最高烈度为九度,“玛脑、复兴场、夏溪一带,石碉楼全倒,石桥倒塌 。庙宇、民房倒塌甚多,木架倒塌50%,山岩普遍严重崩垮,团鱼北一带还毁地死人,裂缝普遍宽0.3—1米,长达数里、数丈不等,有冒水者,大树震倒,死数十人” 。
第二次是1971—1973年马边5.8级震群,该震群共发生5.0以上地震9次,最大5.8级,为2次,即1971年8月16日、17日马边荍坝—民主—建设交界地区2次5.8级地震,根据《四川地震目录》,1971年8月16日马边5.8级地震时,极震区最高烈度为八度强,“震前1—10天在屏山、马边、沐川等地有10余种动物出现异常,井、泉水发浑变味 。马边熊家山、黄莲山一带,无胶结物卵石砌墙、牲畜棚舍等简易建筑物大多数倒塌,土夯墙少数倾倒,现代砖砌墙和木结构房多数损坏,造成了人畜伤亡 。沿河谷阶地边缘一般发生地裂和滑坡 。县招待所地裂延长10米、宽2—5厘米,其方向一般受地形、地貌边坡影响,大多数与河流走向一致 。山间公路普遍塌方,高山区造成垮岩 。在团结、夏溪一带,形成一烈度异常区,无胶结物卵石砌墙倒塌” 。
第三次是1993—1995年沐川杨村、凤村与马边交界地区3次5.0级以上地震,最大为1994年12月30日5.7级地震,这3次地震造成杨村、凤村、荣丁地区房屋垮塌受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