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友谊的诗( 五 )


《威尼斯商人》 (故事梗概)威尼斯商人(故事梗概) :
年轻貌美的富家女子鲍西亚,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得到了金、银、铅三个盒子 。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的画像,如果哪位先生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那么她将嫁给那个男人 。于是,求婚者从世界的四面八方赶来,有一位名叫巴萨尼奥的年轻人,他下定决心要赢得鲍西亚 。
但是,要想达成这个愿望,得准备一笔不小的费用 。于是,他向富有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求助,希望这位好友能借给他3000块钱 。不巧,安东尼奥的钱都投入到了海上贸易,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 。但安东尼奥是位非常看重友情的基督徒 。
他立定心志要成全朋友的美事,以自己的信用为担保,替朋友借债 。因此,高利贷夏洛克便成了安东尼奥的债主 。  借债时双方约定:“三个月为期限,到期不还,由债权人在债务人身上割一磅肉作为处罚 。”结果,安东尼奥的海上贸易受阻,未能按期还款 。
于是夏洛克要求法庭准许他按照契约约定割下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 。  高利贷夏洛克认为订立的契约就必须守约,谁也不能违背或改变 。因此,夏洛克一定要按照约定割一磅肉 。他在法庭上对法官说:“我的要求是合理的 。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你们的法律就见鬼去吧!”
对此,作为被告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心里也清楚,法官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 。夏洛克的要求非常过分,但在场的所有人员也必须得承认:“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 。” 合同必须信守,安东尼奥必须履行自己的诺言 。
契约虽然残忍,但是,在商贸非常发达威尼斯,社会成员都按契约办事,并不考虑其他非法律、非契约手段 。面对这一磅肉的事实,固守契约似乎违反了人情,如果尊重人情,似乎又蔑视了契约 。在人情和契约之间,法庭还是选择了契约 。
到最后关头,夏洛克还是放下了屠刀 。让他改变主意的,并不是谁的哀求,也不是良心反悔,仍然是契约 。当初,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签订契约时,只规定了一磅肉,只字未提因割肉而流出来的血 。
法官抓住这一疏忽,要求夏洛克在割肉的时候,不能让安东尼奥流下一滴神圣的鲜血,否则就是违约 。如果违约,他就是故意杀人,他的产业,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充公„„  为了表达谢忱和敬意,巴萨尼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指环送给律师,书记也从葛莱西安诺的手中取来了指环 。
巴萨尼奥等人回到贝尔蒙特,与鲍西娅等人欣喜重逢;但他们又因指环的事而受到鲍西娅和尼莉莎的戏弄,引起了一场“吵闹” 。
直至鲍西娅和尼莉莎分别拿出指环,才真相大白,原来法庭上的律师和书记就是她们两人 。就在这时,传来消息:安东尼奥的商船已满载而归,平安抵港 。安东尼奥以及巴萨尼奥与鲍西娅、葛莱西安诺与尼莉莎:罗兰佐与杰西卡三对情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
关于友谊的诗

扩展资料:
在这部戏谑恣肆、妙趣横生、生活气息浓郁的剧作里,几条主要线索交叉进行,构成了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多样化的戏剧冲突 。最主要的线索就是围绕“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进行 。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在一开场就这样抱怨:“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它真叫我厌烦;你们说你们见到我这样子,也觉得很厌烦;可是我怎样会让忧愁站了身,这种忧愁是怎么一种东西?”为冲突奠定了基调,渲染了气氛 。
接着,作者莎士比亚又借公爵之口突出了夏洛克的残忍,让读者感受到剑拔弩张的气氛,也感受到一场冲突即将爆发 。果然,犹太富商夏洛克一上场就据理力争,双方的争辩越来越激烈,矛盾冲突上升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
夏洛克拒绝所有人的规劝,气势逼人,在交锋中占尽了上风 。就当矛盾看似不可调和、读者陷于绝望时,鲍西亚上场了 。
她提出“可以割一磅肉”,但不能“滴一滴血”,不能“相差一丝一毫”,陡然使夏洛克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从而把法律的惩罚无情地反加在夏洛克身上,使他落得人财两空、一败涂地的下场 。一场唇枪舌战终于以仁慈对狠毒的胜利结束 。
除了“借债割肉”这个线索,“挑匣结婚”以及杰西亚和罗兰佐的爱情故事都被莎士比亚安排地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这些亦张亦弛的故事情节正符合中国的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不仅能抓住读者兴趣,也能更加充分地彰显不同人物的多重性格,使剧情更饱满,故事更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