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堂”的名字怎么来的( 三 )


6.潘天寿
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 。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 。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 。落笔大胆,点染细心 。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 。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 。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 。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 。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 。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 。如他的《小龙湫一角》特别是把画面主体小龙湫压到边角的构图,含蓄地让观者先看灵岩的磅礴山势,烂漫的山花然后再去欣赏那支龙湫水,这种方法,正与那些使画面“一览无余”形成对照,不仅显示了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也表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 。
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 。”他的书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学钟、颜,后又撷取魏、晋碑中精华以及古篆汉隶 ,还能诗、善治印 。平时作画,对诗文、题跋、用印方面,非常认真、讲究,绝不马虎 。他对画史、画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国绘画史》、《顾恺之》,《听天阁诗存》、《治印丝谈》 。并缉有《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
7.林凤鸣
林凤鸣,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 。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 。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 。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 。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林凤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 。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 。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 。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 。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 。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8.吴冠中
吴冠中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 。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 。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杭州艺专 。大学毕业后,吴冠中于1946年考取留法公费,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于是他毅然回国,到中央美院任教,后来又到中央工艺美院任教授 。他志在将中西艺术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 。他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书名来概括,那就是"要艺术不要命" 。
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 。最近,他获得?quot;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 。
大英博物馆在1992年3月26日到5月10日推出一项前所未有的展览--吴冠中个展,展出44幅作品,作品是他1970年以来所创作的油画、水墨及素描 。此次展出号称"前所未有",是由于吴冠中个人在欧洲的第一次个展,更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为中国在世画家所办的展览 。因此这次个展,不仅对吴冠中而言是他绘画生涯的再一次突破,也意味着东西艺术交流的向前发展 。吴冠中说,我的画是将西画的优点表现在中国画之中 。我画的点和线,每一笔都包括了体面的结构关系 。画中的点和线,不管是大点小点、长线短线,在运用上是严格的,都不是随便乱摆上去的,有时一点不能多也不能少,点子多了对画面无补,我都想办法将他遮掉 。对线的长短也是如此,都不是随便画上去的,要恰到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