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未然的资料

光未然简介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原名张光年 。湖北省光化县人 。1913年11月 1日生 。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 。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 。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 。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
光未然1940年在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诗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强烈要求 。“皖南事变”后他被迫出走缅甸,团结华侨文化界和华侨青年从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动 。1942年回到云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据流传的民歌编写了长篇叙事诗《阿细人的歌》,同时创作了抒情长诗《绿色的伊拉瓦底》 。
1944年光未然在云南与李公朴、闻一多一道从事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1945年10月,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离开昆明 。次年由北平进入华北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光未然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
活动 。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写了大量的文学、艺术评论 。这些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勇于面对重大的文艺现象发表意见,先后就历史剧、神话剧中的反历史主义的倾向问题,戏曲遗产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问题撰文论述,同时对新诗创作问题积极探讨,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创作繁荣 。
1984年12月30日,他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上做了题为《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的会议主旨报告 。著有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1957)、《文艺辩论集》(1958)、《风雨文谈》(198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光未然出版的诗集有《五月花》(1960),共收录了作者解放前后的代表作 30余首,其中包括长诗《屈原》、组诗《黄河大合唱》、《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 。未入集的作品尚有政治抒情诗《革命人民的盛大节日》、《惊心动魄的一九七六年》,以及长篇叙事诗《英雄钻井队》等 。光未然的诗激情澎湃,气势雄伟,善于以华美的形象包蕴艰难突进的大时代的激流 。
光未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并被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
光未然有哪些诗文壶口瀑布,不亲自来一回就不可能领略到它的风采 。不说瀑布因季节、气候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即使是同来的人群中,面对壶口,都会在内心深处激荡起各不相同的感受 。
壶口瀑布,被印在50元人民币的背面,为每一个中国人所熟识 。它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以体味到人类文明的漫漫踪迹 。
壶口岸边有一道长达75公里的长城,据说是清军为防止捻军东渡而设的,是全国建造最晚的一段长城 。壶口附近又有很多与大禹治水有关的民间传说,河边的“禹帽山”据说是大禹治水时休息过的地方,瀑布岸边因河水冲刷而成的小石窝,又被老百姓看成是大禹留下的足迹 。
长期以来,对两岸的普通百姓而言,壶口瀑布是一个难以跨越、无法绕过的难关 。在陆上交通不发达时期,黄河航运是沟通西北与华北的重要途径,而任何船只行至壶口,都不得不弃水上岸,于是这一带就是有“旱地行船”的奇观 。数十人直至上百人在靠岸船只下垫上滚木,拖牵着船只行走,拉至小河口入水,重新装货后再下水前行,以此避开瀑布的阻断 。对这些人来说,壶口并不是一个多么有诗意的地方,“旱地行船”记载着黄河人的艰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