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古诗教案怎么写( 四 )


三、自主学习,弄懂诗意 。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 。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
首先要大胆地放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 。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
引导学生利用书上的图画,注释或其他工具书等帮助理解诗词的意思 。理解诗词的意思还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诗眼
: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
(2)抓词语
: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 。《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 。
(3)抓诗句
: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 。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 。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4)抓诗题
: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 。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西湖上饮酒(欣赏风景?赋诗?)碰到了开头是晴朗的,后来下雨了这样的景象 。又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一读而知是写的夏天的荷花 。可要是结合诗题细读全诗,你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抒情,写下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 。
四、诵诗想象,品诗悟情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 。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学价值 。诗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体会 。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让学生根据诗意想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演读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地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地朗读 。在初读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 。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就要求能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 。
五、创设情境,引入诗境 。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 。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 。怎样让学生进入到这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呢?教师不要孤立地指导朗读或单纯地创设情境,而是将创设情境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 。同时又通过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进入诗境 。我有时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此情此景;我有时通过看录像将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现一次比一次丰富,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到位 。最终,让学生通过读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共思、共忧、共吟的境界 。实际上这一环节就是前一环节的升华和展示 。
六、拓展延伸,创作诗词 。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要求学生诵读古诗文,以利于学生的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 。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古诗量并不是很多,所以在结束了一首诗的教学后,并不结束这堂课的教学,而以诗带诗,以点带面,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的古诗教学上,有意识地加大学习古诗的量 。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大量的古诗,了解到诗人更多的优秀的诗作 。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让学生表演,再现诗的意境;中高段可通过课件的出示和音乐的渲染,创设适宜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课堂环境 。通过这个语言实践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及兴趣,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真正起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