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例如古诗的结构和特点( 二 )


二、人文性、思想性
新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写道:“在教学过程中 , 要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 热爱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 发展健康个性 , 形成健全人格 。”新的高中《语文大纲》也有同样的内容 , 只是对高中的要求提高了 , 除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之外 , 还要开拓学生视野 , 培养创新精神 , 提高文化品位等 。这些都反映了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
近几年 , 又有人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人文性与思想性 , 二者紧密相联 , 密不可分 。高尔基说过:“文学就是人学” 。人文性与思想性一样 , 都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 两者只是对一样东西的不同表述 。基于这种认识 , 语文教学就要在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训练的同时 , 充分渗透和体现其“人文性、思想性”的特点 。
三、开放性、多样性
语文教学的课堂 , 上下数千年 , 纵横数万里 , 海阔天空 , 白川会聚 。不但内容上具有开放性 , 教学方式上也是具有多样性 。可以读 , 可以问 , 可以说 , 可以唱 , 有时哄堂大笑 , 有时屏声静气 , 有时口若悬河 , 滔滔不绝 , 有时伏案疾书 , 洋洋洒洒 。新时期的教学 , 更具有这种特点 。
当然 , 语文教学还不仅仅限于课堂 。多少语文教师在开辟“第二课堂” , 引导学生进行着课外的语文活动 , 大大促进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然而 , 面对社会 , 面对生活 , 语文学习又无处不有 。看小说、看报纸、看电视、看文艺演出等等 , 甚至街头的标语、广告、都是学习语文的良好机会 。俗语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这句话用在语文学习上 , 也很恰当 。
四、实践性、应用性
通常说:曲不离口 , 拳不离手 。学习 , 既要“学” , 又要“习” 。《论语》说:“学而时习之 。”用现在的话说 , 学 , 即输入信息;习 , 就是进行练习 。《说文解字》中对“习”的解释为“鸟三飞也” , 意即反复练习 。实践出真知 。读书、写字、作文、讲话、听话、写信等等 , 都是语文实践活动 , 也是语文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 , 老师讲 , 学生听 , 比较机械 , 效率不高 。现在 , 专家们提出要重视学法指导和民主教学等 。这些都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供了条件 。
五、地方性、区域性
任何理论的应用 , 都离不开一定的地方和环境 。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 , 语文教学也脱离不了地方实际 。地方实际决定了地方性 , 地方性决定了地方特色 。不同地区 , 人们的语言、风俗、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北京有上海不同 , 沿海与内地不同 , 牧业区与农业区又不同 , 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文性很强的语文科教学 。
六、探究性、创造性
新的教学观念要求人们 , 教学不但要以学生活动为主 , 而且还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 培养创新精神 。研究性学习已经列为高中阶段不可少的学习方式 。创新观点 , 应用到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广阔领域 。蒋泽民同志等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创新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写上了“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 。
在新的时代 , 语文教学不再是死记硬背和口耳相传 , 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 , 带领学生去探讨、去研究、去创造 。学习的过程 , 就是探究的过程 , 也是创造的过程 。探究性和创造性 , 同样是语文科必不可少的特点 。
七、时代性、超前性
语文学科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 , 仅仅和人们的思想意识紧密联系 , 紧跟时代步伐 , 与时俱进 。语文反映历史 , 也反映现实 , 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 语文又属于先进文化的内容 。先进的文化既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财富 , 又是引导人们前进的动力 , 还必须具有超前性 。语文学习的内容 , 同样既有时代性 , 又有超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