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些很有气势的古诗词不要律句的多于十句以上的

《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1]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诗词中 出律是什么意思出律:诗词格律术语,多用作诗词对联的平仄上 。对仗工整,不得出律犯拗 。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 。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 。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 。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 。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 。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
马蹄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句脚规则,一是句中规则;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称为正格,相同者称为变格;句中平仄没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
知道了什么是律,那“出律”就不难理解了,不符合联律的句子就叫“出律”
诗词中出律和不律是什么意思出律:诗词格律术语,多用作诗词对联的平仄上 。对仗工整,不得出律犯拗 。
不律:不守规范,不守法理 。应该和出律意思相近,就是触犯了诗词的格律 。
其实,我们现在所谓的诗词格律,是唐宋以后发展起来的 。最初的古诗并没有所谓的“格律”,只有声调和节奏,大家只要读一读《诗经》就很清楚了 。也就是说,在表达感情的时候,兼顾到听觉上的美和视觉上的美(中国的文字是有视觉上的美感的),也就可以了,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
到了近体诗,声调和节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最初和格律应该还是两码事,我就怀疑李白在写诗的时候还要讲究什么平仄,而是他写的诗,声调和节奏让人觉得很美,于是便从中总结出了“格律”,这本应是作为参考的,后人却把它搞成了教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