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所有古诗词总结( 四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
参考资料
杨邱自媒体:http://www.yangqiu.cn/vip54913/2842805.html
古诗词个人推送总结古诗词学习总结
每次研修学习,都能深感自己的浅薄,有待学习的内容是太多了 。这次在子专题三-----快乐古诗词教学中不时地停留驻足,回眸留神,心中留下了许多痕迹 。
是呀,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悠久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学习古诗词,是引领学生走进祖国文化的一扇大门 。如何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去感受祖国文化的瑰丽,是语文教师必修的学问 。韵涵文字美、韵味美、意境美的古诗词,作为教学文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呢?通过这次学习,自己有了一些启发
一、反复吟咏,在诵读中品诗情悟诗理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 。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 。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悟,咀嚼体会,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 。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 。吟诵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 。因此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
二、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 。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 。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钩和一个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 。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 。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 。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 。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
三、搭建学习平台,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生相长
一般来说,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知识基础 。这个基础包括作品积累、诗词常识、鉴赏方法、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诗歌流派的风格特点等 。
1、注重作品积累,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吟咏中感悟陶冶 。
2、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 。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意象、意境、风格、表现手法、朗诵技巧等 。
3、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诗评名家赏析诗词的文章,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近名家大师,这样既有助于对所学诗词内容的理解,又能从中学到赏析诗词的方法 。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诗人传记,走进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时代风云、生活遭际、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反映,从而提高诗词赏析水平,并能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