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看什么书好写词格律诗词写作里面教的基本什么( 三 )


于是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也不管诗词的格律什么的,竟挥笔写了一首古体诗,但诗一写完,反复阅读,又怕被通晓古代诗词的老师看出破绽,迟迟不敢寄出 。一直等到自己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才恭恭敬敬地签上了名,恭恭敬敬地寄给了葛老师 。以后,生活迫使我离开繁华的市区,来到郊区写作,我与葛老师也失去了联系 。但在风雨中的泥泞路上,在夜深时的孤寂灯光中,我常会想起葛老师,想起他讲课时激动的样子、夸张的手势,想起他提问时期待的目光 。如今我已到知天命之年,可葛老师在我的心中依然年轻,就像一首永远充满生命力的古体诗 。而我当时写给葛老师的那首诗,也一直珍藏在我的笔记本上 。
怎样赏诗+怎样用韵+诗词格律+诗词写作常识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 。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 。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 。诗绝大多数是隔句押韵,只有开头两句可以都用韵,词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逐句押韵,又有隔句押韵,还有隔多句押韵的 。韵文用韵,多数是全篇一韵,较长的作品也有中间换韵的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古人写作七言近体诗时对一句之中各字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为常用口诀 。这种规定的基本精神是对平仄声字的运用可以有灵活处置的地方,使作诗时不致为平仄律束缚得太死,不因词而害意 。其内容是说:在一个七言律句之中,第一、三、五字可以用平也可以用仄,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平仄分明,不能任意使用 。该用仄的必须用仄,该用平的必须用平 。这是因为第二、四、六字是节奏点所在,平仄必须清楚,不能混用 。对于五言诗来说,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韵的情况,古今有很多不同 。隋唐时代如《切韵》、《唐韵》等都分得很细,宋朝《广韵》定为206韵,但由于有些韵可以“同用”,唐代实际用112韵,宋代用108韵,金元时合并为106韵 。清朝的《佩文诗韵》集韵之大成,分为平、上、去、入四部分 。平声包括上平声一东、二冬等15韵和下平声一先、二萧等15韵,上声包括一董、二肿等29韵,去声包括一送、二宋等30韵,入声包括一屋、二沃等17韵,共106韵 。学作古体诗,用韵上应首选《佩文诗韵》 。
押韵以格律诗的要求最为严格,许多字如一东中的“终”、“风”、“公”和二冬的“钟”、“峰”、“恭”,我们现在读音一样,律诗却不能通押,如果通押,就犯了出韵的错误,就要遭人耻笑,考试就要落第 。中唐以后,才逐渐出现邻韵通押,如杜牧的《清明》诗用的十三元韵,但首句却用了邻韵十二文 。词押韵不那么严格,像平声,词就合并到了14韵 。
如何写作一首符合格律的古典诗词1、掌握汉字平仄声律 。
2、掌握平仄之间的换声规律 。
3、可以先背一首,然后仿写,从简单的无言绝句开始,到律诗 。
4、要注意严格的韵脚 。
5、这不是短期就可以做好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