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三 )


这首诗是作者初至成都游诸葛亮武侯祠所作 , 抒写诗人对诸葛亮崇敬赞佩之情 。前二联写武侯祠的景色 , 以古柏森森、碧草茂密、黄鹂空啼等景色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 , 表现作者对先贤深沉的缅怀 。
练习:分析刘禹锡《乌衣巷》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
朱雀桥边野草花 ,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答:诗前两句渲染了寂寥、惨淡的气氛 。野草野花在一向旅繁忙的朱雀桥畔滋长蔓延 , 足见景象衰败;而乌衣巷不仅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背景下 , 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中 。这为后文作了充分的环境烘托 。
6、象征: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 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 , 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整理 。
“青山似欲留人住 , 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 , 层峦叠嶂 , 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 , 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 , 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 , 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 , 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等等 。
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 , 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 , 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 , 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 , 归来每日斜 。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
7、对比对照: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 , 互相比较 。
“越王勾践破吴归 ,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 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 , 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 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
8、抑扬: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 , 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
“闺中少妇不知愁 , 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 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 , 先写少妇“不知愁” , 后面才说她“悔” , 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 , 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 , 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
又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 ,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 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 , 丝毫不露贬意 , 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 , 虚怀若谷 , 和对贾生的赞叹 。可是读了后面两句 , 才恍然大悟 , 原来郑重求贤 , 虚心垂询 , 推重叹服 , 乃至“夜半虚席” , 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 , 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 , 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 , 感慨深沉 , 非抑扬不能达到此效果 。
9、照应: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
楚江微雨里 ,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 , 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 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 , 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
10、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 , 两者相互映衬 , 构成一种情趣 。
沙头宿鸟联拳静 , 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
1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 , 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