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按摩|中医推拿之十二经脉详解图

【中医经络按摩|中医推拿之十二经脉详解图】

中医经络按摩(中医推拿之十二经脉详解图)
【十二经脉】
1.名称分类
根据各经所联系内脏的阴阳属性及其在肢体循行位置的不同将十二经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 。阴经属脏,行于四肢的内侧;阳经属腑,行于四肢的外侧 。十二经分类见下表:
中医经络按摩|中医推拿之十二经脉详解图



2.走向和交接规律
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胸) 。如此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径路(图1、图2) 。
中医经络按摩|中医推拿之十二经脉详解图



阳主表、阴主里 。由其经脉互为络属,以构成表里关系 。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
中医经络按摩|中医推拿之十二经脉详解图



十二经脉中的气血运行是循环无端的 。即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传至手太阴肺经,首尾相接,循环贯注 。其流注次序见图2 。
中医经络按摩|中医推拿之十二经脉详解图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的总称 。任脉为阴经,督脉为阳经,同源出于会阴,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 。脏阴经分别与任脉相交会贯通,腑阳经分别与督脉相交会贯通 。由于任脉、督脉与十二经脉及脏腑关系甚密,所以有十四经脉之称 。
◆ 十二经脉循行部位(出自《灵枢经脉》)
【手太阴肺经】 (图3)“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 。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
中医经络按摩|中医推拿之十二经脉详解图



【手阳明大肠经】 (图4)“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
中医经络按摩|中医推拿之十二经脉详解图



【足阳明胃经】 (图5)“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抉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百思特网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人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辟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附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
中医经络按摩|中医推拿之十二经脉详解图



【足太阴脾经】 (图6)“脾足大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人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
中医经络按摩|中医推拿之十二经脉详解图



【手少阴心经】 (图7)“心手百思特网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隔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
中医经络按摩|中医推拿之十二经脉详解图



【手太阳小肠经】 (图8)“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 。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 。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臂臑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隔,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