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姐妹情深的诗( 九 )
·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
·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
·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
· 小儿节:因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 。
· 穿针节:因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特色:乞巧、拜七姐、香桥会 。
各地区习俗:
女儿们在七夕夜要尽情梳妆打扮,有七夕香桥会 。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 。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 。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 。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 。
多于七夕拜七姐神 。年轻妇女穿上新装,欢聚一堂,于庭中盟结七姐妹,口唱歌谣:“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 。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段 。”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少女们用面粉制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或称巧果),还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麦芽(此即宋代的“种生”),用巧果、巧菜来祭祀织女 。
还有:“拜七姐”,用稻草扎“巧姑”.,“种生”以占卜巧拙;并穿针引线,竞争快慢;举行剪窗花比赛,以争智巧 。.....等等不一而足 。
元宵节:提灯笼、猜灯谜、吃元宵,本是中国传统民俗中非常重要的元宵佳节,现在却有了一个新提法———“中国的情人节” 。
农历正月十五 。古代灯会约见意中人的习俗 。
特色:逛灯会、吃元宵 。
正月十五元宵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此称谓古来已久 。元宵节,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 。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才可以出来夜游观灯,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 。所以元宵节在民间是象征着爱情的节日 。宋代欧阳修有一首《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描写元宵夜情侣们相会的词句成为千古绝唱,生动地表现出了古代情侣元宵约会的情景 。乌金西坠,华灯初上,一对对情侣相约佳节,至于是手执一枝玫瑰赴约,还是互赠诗帕定情,就不得而知了 。
元宵节始于汉朝,兴于唐代 。翻开一千多年来中国文人墨客们诗词歌赋,不乏描写元宵之夜情人幽会的情境 。如辛弃疾的“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至今广为传诵 。
元宵节又称灯节 。有了灯会,就缺少不了灯联 。既然是灯节,又是情人节,那么情与灯就自然要有一番故事了 。不消说,灯联必然要成为情的媒介 。在众多的元宵灯联故事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恐怕要数下面这一则了 。传说王安石20岁那年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巧遇一个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则上联,征对招亲 。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读后,一时未能对出,便默默记在心中 。到了京城,你说巧不巧,考题正好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对出,并被取为进士 。返乡途中,当王安石再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听说那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结果被招为乘龙快婿 。一次巧合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王安石真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捡了两个天大的便宜 。我想,此后王安石应该是每年都该与夫人好好地过上一回情人节了吧 。
【关于姐妹情深的诗】
在台湾省,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 。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 。农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可以相会 。元宵节,女孩子藉着看花灯之接口,有认识男孩子的机会,给古代的少女们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
- 私人影院|私人影院是自己选电影吗
- 情人节|情人节适合送女朋友什么香水,适合女朋友的情人节香水礼物排名推荐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啼笑人情●面子问题
-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不为别人的情绪买单
- 爱情|男生把车给女生开意味着什么
- 《橡果姐妹》读后感100字
- 人生最后悔的两件事:读书时偷懒,赚钱时矫情
- 余生,爱得深情,活得有趣
- 忧伤的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