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日本作《雨中岚山》的全文的诗句

1、《雨中岚山》全诗
雨中二次游岚山
两岸苍松
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
突见一山高
流出泉水绿如许
绕石照人
潇潇雨 雾蒙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
愈见娇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
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
真愈觉娇妍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周总理来日本留学(1917年9月—1919年4月)回国前写的 。周恩来总理年轻时,为寻求救国道理曾来日本,在一次游岚山时,他吟出了《雨中岚山》 。在这首诗里,他借景生情,抒发了振兴中华的伟大抱负 。
3、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有识之士、部分日中友好团体发起筹建周恩来诗碑的倡议,以纪念他为中日友好事业呕心沥血的伟绩 。诗碑建成后,邓颖超同志还曾亲赴日本,为诗碑落成揭幕 。
周恩来在日本作《雨中岚山》的全文的诗句是什么?雨中二次游岚山
两岸苍松
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
突见一山高
流出泉水绿如许
绕石照人
潇潇雨 雾蒙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
愈见娇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
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
真愈觉娇妍
周恩来在日本作《雨中岚山》的全文的诗句

1、背景介绍:1919年4月5日,留学日本的周恩来游览岚山时,写下了《雨中岚山》一首诗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有识之士、部分日中友好团体发起筹建周恩来诗碑的倡议,以纪念他为中日友好事业呕心沥血的伟绩 。
2、赏析:这首诗是周总理来日本留学(1917年9月—1919年4月)回国前写的 。京都是与奈良齐名的日本另一个著名古都,岚山就在它的近郊 。奈良的唐招提寺和东大寺的名字连着中国的一位高僧,而京都岚山的名字却连着中国的一位伟人 。岚山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仿佛注定要产生一首千古绝唱,自从伟人游过此山并赋诗一首、一座镌刻这首诗的诗碑在此山立起之后,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从此不再默默无闻 。这位伟人就是已故周恩来总理,诗的名字叫《雨中岚山》 。
3、作者介绍: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伍豪、少山、冠生等,江苏淮安人,籍贯浙江绍兴,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早年留学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地,为旅法共产主义小组骨干 。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国军政治部驻渝办事处主任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并代表中共进行北平和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政务院和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等直至1976年1月逝世 。
周恩来纪念碑的日本周总理诗词纪念碑在日本关西地区,风景秀丽属岚山 。岚山有个龟山公园,环境十分幽雅 。大堰川绕岚山脚下潺潺流过,碧透的河水清澈见底 。两岸满山青葱茂密的松林、杉林,中间夹着樱树和小叶枫 。山下竹林片片,村舍幢幢 。一阵细雨过后,轻纱般的薄雾,飘忽飘忽地缭绕在岚山之顶 。这大概就是“岚山”这个美丽名字的来历吧! 龟山公园里挺拔的青松、樱树,环抱着周恩来总理诗碑 。
诗碑是一块高—点三米、宽二点二米的马鞍石,上面镌刻着青年时代的周恩来一九一九年四月五日游岚山时写下的诗篇《雨中岚山——日本京都》 。这种马鞍石,外表赤褐,内瓤青蓝,质地坚硬,千年不化,是碑石佳品 。相传还是远久年代东渡日本的一位中国石匠发现的 。诗文是廖承志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用毛笔书写:
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 。
到尽处突见一山高,
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 。
潇潇雨步雾蒙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 。
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
那八十字的碑文精雕细刻,是七十八岁的高城芳三郎和六十二岁的植村正二两位日本老石匠的杰作 。高城芳三郎曾刻过著名的“日中不再战”的石碑,干石刻这一行已逾五十个寒暑,他和植村正二精益求精,一人一天只刻两个字,可以说刀刀精雕都留下了对周恩来的崇敬之情和日中人民的厚谊 。在诗碑左侧,立着一座副碑,上面用日文记载着建立这座诗碑的缘由:“为了纪念一九七八年十月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并且为了表达京都人世世代代友好的心愿,在这渊源深远之地,建立伟大的人物周恩来总理的诗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