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风光名诗词( 六 )


由于江西诗派在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的主张,因而他们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便各有特点 。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作品主要是描写个人生活经历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内容比较狭隘 。经历了“靖康之变”的吕本中、曾□、陈与义等人则写了一些反映当时的民族斗争的爱国主义诗歌 。形成江西诗派的主要原
因是这些诗人的诗歌艺术上有相近的见解,诗派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传授和切磋诗艺 。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 。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即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 。后来有一些缺乏创
新精神的诗人奉此为圭臬,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 。这是江西诗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
然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一面,它对江西诗派中比较杰出的诗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还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摆脱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境界 。江西诗派中的几位重要诗人受此影响很
大,陈师道论诗以“学仙”为喻,韩驹论诗以“参禅”为喻,吕本中论诗重“活法”,其中都包含着“学然后悟”和“求新”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江西诗派的成员之间虽然师友传授,关系密切,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并非一成不变 。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长,其他诗人也各具特色:陈师道的诗比较朴拙,吕本中的诗比较明畅,曾
□的诗趋向活泼,陈与义的诗又趋向雄浑,没有“千人一面”的缺点 。即使才力较薄的徐俯、韩驹等人也颇有自立的气概 。所以,江西诗派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作品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是构成宋诗独特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诗歌理论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
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北宋末期已经非常显著,当时如刘□、汪藻、张□等人虽然没有被看成诗派中人,但他们在创作中也受到黄庭坚和陈师道较大的影响 。到了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更遍及于整个诗坛,象杨万里、陆游、姜夔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艺术上受到江西诗派的熏陶 。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宋代以后也不绝如缕,其余波一直延
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
桐城诗派
“论诗转贵桐城派,比似文章孰重轻 。”这是程秉钊在《国朝名人集题词》中的论诗之语 。敢于同执清代文坛牛耳的桐城文派
比量重轻,可见桐城诗派影响的广大与夫在文学史上地位的不容漠视 。那么什么是桐城诗派呢?在讨论这个基本的问题时,学者们大多从史的角度,以时间为经,以地域为纬,条列桐城历史上的著名诗人:从明代的方法、齐之鸾到晚清的二姚,“弥天独护桐城派,名世今当五百秋 。”(钱仲联先生诗)但这只是在做桐城诗史,而未中桐城诗派的肯綮 。桐城诗史与桐城诗派是两个既不能完全相互重叠,又存在着多重交叉关系的文学史概念 。简捷地说,桐城诗派并不涵盖全部桐城诗史,而只是桐城诗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诗学见解和诗学创作风格近似的诗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 。它的核心人物来自于桐城,故派以地名;而追随者则逸出桐城以外,故它不完全等同于严格地以地域划分为界限的桐城诗史 。因此,研究桐城诗派,从空间上来说,应立足桐城,放眼全国;从时间上来说,则要截断众流,将其发轫期界定在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而无庸远溯到明代 。
虞山诗派
【虞山诗派】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东南诗坛重要流派 。以钱谦益为首,包括其门生冯舒、冯班、瞿式?,族孙钱曾、钱陆灿及吴历等 。钱谦益 (1582~1664)官至南明礼部尚书,被推为东南诗坛祭酒 。因政治上屡经沉浮,故早期诗歌中流露忧国忧民的思想,晚年所作则多亡国之臣怀念故朝之音 。由于体裁独特,内容充实,一扫明末盲目摹古空虚诗风,开创了清初诗坛清朗活跃的新局面 。著有《列朝诗集》、《初学集》、《有学集》等 。冯班(1602~1671)与兄冯舒并称"二冯先生",自《诗经》以下逐一考订渊源,功力深厚,为中国诗歌史上的著名诗论家,著有《定远集》 。瞿式?所作《浩气吟》,气贯长虹,可与文天祥《正气歌》相比美 。钱曾(1629~1710)著《交芦集》、《判春集》 。钱陆灿 (1612~1698)是继钱谦益之后的虞山诗派第二盟主,著有《调运斋诗文随刻》等 。吴历(1632~1718)著《三巴集》 。虞山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泥古,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并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对东南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