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朗诵视频教程( 八 )


二、学习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 。
3.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
三、教学建议
1.学习新课之前,可引导学生举行小小赛诗会,背诵一些曾读过的古诗(包括课内外读的),或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
2.教学本课前,可让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自读的基础上,借助课文中的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纠正读音,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对诗歌大意有了基本了解后,再指导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然后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每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读中表达出这种感情 。最后,组织学生背诵、默写 。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可以分几步进行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讲了些什么(即大体理解诗意,不是逐字逐句讲析) 。比如,“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学生只有知道这句诗讲的是“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长出来的,豆秸怎能如此急迫地去煎熬豆子呢”,才能体会到曹植对同根相煎的悲愤感情 。其次,要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重点语句 。《长歌行》、《七步诗》都是借物抒情的,对物的描写是为了引出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因此要抓住表达主要意思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些重点诗句,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要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如《出塞》,可引导学生想象,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面对一轮明月,可能会想些什么,从而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第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入情入境地读 。
4.“思考·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默写《出塞》 。三首诗歌的内容、风格不同,朗读时感情处理也应不同 。第一首前两句可以用欣喜感激的语气 。“衰”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 。最后以叹惋、劝勉的口吻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首,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读起来应委婉又深沉,讽刺之中有提醒和规劝的口吻 。第三首则读出悲壮慷慨的气势 。在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基础上多读几遍,再让学生练习背诵 。默写时,要注意把字写正确,还应注意标点符号 。
“思考·练习”的第二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理解一些关键字词的基础上,了解诗句的大意 。可先让学生反复读一读诗句,联系上下文思考加点词的意思,有的也可查查字典;然后讲讲对诗句的理解 。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追求统一的答案 。因为事实上,古诗的不少诗句是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的 。
本题所列的第一句,“布”,此处可解作“分散到各处”;全句可解作:温暖的春天把恩惠分给万物,使万物都有了光辉,充满生机 。第二句,“然”,指燃烧,“泣”,指哭泣;全句可解作: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 。第三句,“关”,此处指边关,“还”,回家 。全句可解作: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从遥远的家乡来守卫边关的战士们还不能回到家乡 。“秦时明月汉时关”实际上暗含着一个意思:自秦汉修筑边关防胡南下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被派遣到这里守卫边疆 。
5.要注重课外拓展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搜集与诗、诗人相关的资料 。如,搜集有关《七步诗》的传说,读其他边塞诗词、劝学诗,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