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描写古代农村生活的诗词要多要全( 九 )


3.“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 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 ,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 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
注释: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 。月下相思 , 情幽怨重;望月抒怀 , 思绪翩翩 , 自古皆然 。“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背景阔大 , 由景入情 , 意境雄浑 , 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它没有一个华丽的字眼 , 却自然天成 。当我们望见一轮明月从海面上冉冉升起之时 , 这样的诗句就会脱口而出 , 带我们进入一个静美的境界 。也许 , 这就是名诗名作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吧 。诗人将思念远人的相思之情寓托于月光 , 月光脉脉无语却善解人意 , 牵人相思又给人抚慰 。它把自己的光辉温柔而均匀地洒向天涯海角的每一处 , 让人在心中祈祷:“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4.“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注释:历来备受人们推崇 , 经久不衰 , 成为写月的千古绝唱 。据《唐诗选注》解释:露无夜不白 , 但感在今夜 , 又适逢白露节 , 故曰 , 露从今夜白 。月无处不明 , 但心在故乡 , 故曰 , 月是故乡明 。两句诗情景交融 , 读来历历在目 。从结构上 , 这两句是上一下四句式:“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顿挫抑扬极富音韵美 。即使到了现在 , 还常常可以听到人们发“月是故乡明”之感慨 。
二、(七)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 , 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 , 杜鹃彻夜不停啼鸣 , 啼声清脆而短促 , 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 , 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 , 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 , 凑巧杜鹃高歌之时 , 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 , 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 ,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 , 怨艳两何赊 , 疑是口中血 , 滴成枝上花 。”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望帝 , 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 , 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 , 不幸国亡身死 , 死后魂化为鸟 , 暮春啼苦 , 至于口中流血 , 其声哀怨凄悲 , 动人肺腑 , 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
1.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 , 愁空山 。”
2.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
3.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 , 杜鹃声里斜阳暮 。”
4.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 , 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 , 不如归去” , 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 
5. 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 , 昼寻芳树飞 , 春山无限好 , 犹道不如归 。”
三、高楼——登高怀远 , 思念远方之人
1.李白《菩萨蛮》“瞑色入高楼 , 有人楼上愁’”
2.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 ,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 斜晖脉脉水悠悠 , 肠断白频洲 。”
3.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 , 理还乱 , 是离愁 ,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4.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 , 酒入愁肠 , 化作相思泪 。”
5.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 , 凭芜尽处是春山 , 行人更在春山外 。”
6.欧阳修《蝶恋花》“玉勒雕鞍游冶处 , 楼高不见章台路 。”
1.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 ,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 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 , 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 , 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 , 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 , 一点芭蕉一点愁 , 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 , 一声声 , 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