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古诗问题10个

1.“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作者是?
2.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 )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七言绝句 D.七言律诗
3.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词牌是?
4.下面那首诗的作者不是李白?
A.关山月 B.静夜思 C.长干行 D.桃源行
5.“似花还似非花 , 也无人惜从教坠 。”出自谁的词?
6.《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
7.下面哪位诗人不是唐朝的?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王安石
8.“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自谁的名句?
9.以下不是婉约派的词人的是?
A.李清照 B.周邦彦 C.苏轼 D.柳永
10.下面那首诗不是杜甫的作品?
A.蜀相 B.登高 C.宿府 D.旅宿1 张继
2 A 五言绝句
3 虞美人
4 D 桃源行
5 苏轼
6 王昌龄
7 D 王安石
8 崔颢《黄鹤楼》
9 C 苏轼
10 D 旅宿
古诗词问题和回答 , 越邪门越好 。快哦!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c)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葛尔盆地
解析:西岭雪山距成都95公里,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的西岭雪山,总面积482.8平方公里.区内大雪山海拔5364米,是成都第一峰,终年积雪不化,在阳光照射下,洁白晶莹,银光灿烂,秀美壮观.唐代大诗人杜甫盛赞此景,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西岭雪山也因此得名.
2、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 c)
A、安徽黄山 B、江西庐山 C、山东泰山 D、四川峨眉山
解析:此诗描写的是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座落在山东丘陵之中,周围山地高低起伏,低山连绵,唯泰山突颖面出,海拔1532米,为山东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号称五岳之首.泰山历受各朝帝王重视,不少帝王登基之初,大多到泰山进行封禅,表示改制应天,以告太平.历代文人学士亦慕名而来,留下不少赞美泰山的诗篇和题字或游记,以致泰山成为闻名中外的五岳之尊.
3、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形容的是:(d)
A、四川九寨沟 B、长江三峡 C、海南“天崖海角” D、桂林山水
解析:写的是广西桂林的象鼻山和漓江.广西桂林是世界闻名的岩溶山水风景区,以“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闻名于世.唐代诗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颂桂林山水的美丽.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b)
A、东北平原 B、河套平原 C、华北平原 D、成都平原
解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描绘了我国内蒙古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景色.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枯藤和老树,小桥和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的对比写照.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给我们描绘了冬天的自然景色.毛泽东的《昆仑》一词中写道“横空出世,莽昆仑.飞出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既写出了昆仑山之高,又写出了山上茫茫苍苍的积雪,被狂风一吹,沸沸扬扬的景象.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 a)
A、江西庐山 B、安徽黄山 C、青藏高原 D、桂林猫儿山
解析: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这种锋面雨属于(c)
a、冷锋 b、暧锋 c、准静止锋 d、对流雨
解析: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
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b)
a、路南石林 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 d、云南滇池
解析:徐霞客把广西桂林的江上奇峰比做“青莲出水”,称阳朔周围是“碧莲玉笋世界”,对石灰岩形成的圆锥形山峰则描写为“石峰离立、分行竟奋……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欧洲人中,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广泛考察和描述的是爱士培尔,时间是公元1774年;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是罗曼,时间是公元1858年,都比徐霞客晚了一二百年以上.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南直隶(今江苏省)江阴人.明朝末期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