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古诗问题10个( 四 )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 , 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 , 融入自己的情感 , 加以大胆的想象 , 甚至幻想 。可以这样说 , 无论是浪漫派也好 , 写实派也好 , 没有想象(幻想) , 便不成其为诗人 。比如 , 以豪放称著的李白 , 固然想象丰富 , 诗风雄奇 , 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 , 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 ,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 双照泪痕乾 。”(《月夜》)等等浮想联翩的佳作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8999211.html
古诗词问题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潮 。
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
万里晴空 , 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
赏析:
秋 , 在大自然中 , 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 , 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 , 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 , 秋 , 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 , 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 , 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 , 熏染得迷迷离离 。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 , 却另辟蹊径 , 一反常调 , 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 , 《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 。原诗两首 , 所选的是第一首 。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潮 。”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 , 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 , 悲 , 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 , 一种情绪;愁 , 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 , 诗人开篇 , 即以议论起笔 , 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 , 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 , 这种自信 , 尽管染上的 , 是一种不幸的色彩 , 然而 , 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 , 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 , 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
“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 , 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 , 展现的是秋高气爽 , 万里晴空 , 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 , 也载着诗人的诗情 , 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 , 这鹤是孤独的 , 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 , 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 , 所蕴涵的深意 , 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 , 诗人是以“鹤”自喻 , 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 , 有哲理的意蕴 , 也有艺术的魅力 , 发人深思 , 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 , 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 , 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
读这样的诗 , 洋溢在我们心头的 , 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 , 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 , 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 , 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 , 鹤飞之冲霄 , 诗情之旷远 , “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 , 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
全诗气势雄浑 , 意境壮丽 , 融情、景、理于一炉 , 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 , 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 , 为我们后人留下的 , 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
作者小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 洛阳人 , 为匈奴族后裔 。晚年任太子宾客 , 世称“刘宾客”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 , 结果一同贬谪远郡 , 顽强地生活下来 , 晚年回到洛阳 , 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
????????
(一)学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