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未能完成统一,难道是隆中对说错了吗?( 二 )


【蜀汉未能完成统一,难道是隆中对说错了吗?】马超没有后来的渭水之战,名望尚不足以让诸葛亮动容 。而且西凉悬远荒凉,不可能成为诸葛亮考虑的重心 。以上是我对当时情势的判断,自然是“事后诸葛”了 。
诸葛亮本人并没有对“隆中对”的产生背景留下一个解释,他只是按照他的认识给刘备设计了一个“跨阻荆益,东和孙权,北图中原”的长远战略 。
这个战略是否好战略,需要靠后来的操作去检验 。这个战略中的哪一条后来没有成功呢?
“跨阻荆益”这一条,刘备显然实施成功了的;“东和孙权”,双方为了各自的目的,反复中多次联盟;“北伐中原”,至少刘备拿下了汉中 。从新野小县到拥有荆州益州汉中的大国,短短十来年间刘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难道不是因为“隆中对?”
个战略规划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还能说不是好的战略?能够提出这样战略的诸葛亮能说不是优秀的战略家?不知道三国时代还有没有人提出过象样的战略,还有没有战略家 。荆州失去,北伐最终失败,被认为是“隆中对”的失误 。
“隆中对”产生于二零七年呢,失去荆州是二一九年的事情,北伐更是在以后,这中间早已产生了数不清的变数,把问题都推给“隆中对”,是把历史简化了 。“隆中对”中的占据荆州,是要刘备从刘表手中接收 。如果刘备单独整合了荆州的力量,北有襄阳,东有江夏,带甲十余万,和曹操孙权等人纠缠起来应该有一拼 。但实际上刘备占领的荆州是经过曹操和孙权洗劫的荆州,北方的襄樊南阳被曹操牢牢控制,东方的江夏被东吴掌握,荆州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荆州 。
正因为荆州的残破,“东和孙权”也就产生了问题 。不仅仅是“借荆州”,产生的和东吴的扯皮效果,还在于荆州无论是北方还是东方,战线都不够长,所以前期曹操的骑兵时常光临江陵,后期吕蒙的船队也能很快抵达江陵 。
刘备本来留下了大量的军队和人才守荆州,关羽防守北方抵抗曹操,张飞领四郡巡江防备孙权,诸葛亮总揽政务 。这是一个完善的防守体系,可因为庞统身死,刘备被阻雒城,张鲁又想袭击刘备后方,使得诸葛亮张飞和大量的荆州军队被调入益州,荆州的防御不可避免的削弱了 。后来益州全力争夺汉中,哪里顾得了荆州有闪失 。不和孙权也不是好办法 。
如果刘备表明了和孙权敌对,孙权就会不得已和刘备摊牌,那样双方必然首先发生战争,也许刘备有能力在战场上击败孙权,但要彻底消灭孙权却不容易 。实在抵挡不住的时候,孙权还可以投向曹操,那时侯刘备将面临孙曹合兵的情况(后来关羽体会过这样的滋味,孙权不敢在刘备没得到四川的时候和刘备摊牌,也是怕刘备危急时投降曹操,使东吴两面受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