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三 )


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 。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 。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
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 。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
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
罗裙香露玉钗风 。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
晏几道词作鉴赏
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 。作者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的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梦中相寻一节也写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内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 。
上片叙写与女子初见及其后交往,通过描写穿戴、刻画神态表现女子之美 。
起首一句,写有一天女子同别的姑娘阶前斗草的时候,词人第一次看见了她 。斗草,据《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 。又有斗百草之戏” 。而柳永《木兰花慢》清明词云“盈盈,斗草踏青”,则春日亦有此游戏 。“穿针楼上曾逢”,转眼又到了七夕 。七夕,女子楼上对着牛郎织女双星穿针,以为乞巧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尝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这种风俗就从汉代一直流传下来 。这天晚上,穿针楼上,他又同她相逢了 。“罗裙香露玉钗风”以下三句,是补叙两次见面时她的情态 。她的裙子沾满了花丛中的露水,玉钗头上迎风微颤 。她“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靓妆才罢,新画的眉间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脸上不禁泛起了娇红 。以上既有泛写,又有细腻的刻画,一位天真美丽的女子形象如目前 。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
过片“流水”一联说随着时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结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 。“春”也是象征他们的欢聚,可惜不能长久 。“行云终与谁同”,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高唐赋》)的典故,说她像传说中的神女那样,不知又飘向何处,依附谁人了 。“酒醒长恨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可是,那情感却一直留了下来 。每当夜阑酒醒的时候,总觉得围屏是空荡荡的,他永远也找不回能够填满这空虚的那一段温暖了 。正因为她象行云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梦里相寻了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春雨飞花中,他独个儿跋山涉水,到处寻找那女子 。尽管这是梦里,他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她 。此处以梦境相寻表现了词人对自己深爱过的女子深沉的爱恋和思念 。
晏几道是一位没落的贵公子 。然而,他与绝大多数玩弄、侮辱女性、不把女性当人看的封建士大夫不同,许多作品中能以同情的、严肃的态度塑造底层女子的形象 。此词便表现出词人不能自已的真情实感,有意无意地揭示出他心中有一种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崇高情操 。
鉴赏
这首词是宋哲宗元佑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佑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佑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 。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 。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