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意如此难做”的短文诗词有哪些( 五 )


可以说,在中国的民营业中,能够像马化腾这样,既包容又拉拢,选择性格不同、各有特长的人组成一个创业团队,并在成功开拓局面后还能依旧保持着长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见的 。而马化腾成功之处,就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很好地设计了创业团队的责、权、利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
八、《郑裕彤的创业故事》
首创制造九九九九金
金店算是一种特殊的行业,不知底细的人,老板是绝对不敢滥用的 。周家曾与郑家交往甚深,懂事的阿彤自小就给周家留下良好的印象,赶上“周大福”金铺正好缺可靠的伙计,便接纳了小阿彤 。
郑裕彤从杂役干起,每天扫地、擦灰尘、洗厕所、倒痰盂等里里外外的清洁工作,等一切准备停当后,他再和姗姗来迟的大伙计们一起开店门做生意 。懂事的小阿彤一个心眼想着不辜负老板的“不弃之恩”,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 。
“周大福”金铺因入行较晚,因此店面在当时名气不大 。入店后不久,阿彤的勤劳和在工作中体现的智慧逐渐被周至元所赏识 。此后仅半年时间,周至元就提升郑裕彤正式在金行当学徒了 。
当时,由于广州、香港沦陷,不少金铺迁移澳门,金铺几乎随处可见,竞争十分激烈 。郑裕彤似乎天生便是为黄金珠宝而生,他对做珠宝生意极有兴致,很快就掌握了坐店营销的要领并痴迷似的钻进了行当 。
后来郑裕彤才知道,父母亲与同在广州绸缎庄做过伙计的周至元一家是患难之交,情同手足 。周、郑之妻又同时有喜,于是两家“指腹为婚”约定了亲家 。天公作美,周家生了女儿,郑家生了男儿,恰好成了天生一对 。到“周大福”金铺学徒时,父亲担心儿子以“郎婿”自居,而不求上进,没有告诉他这件事 。
三年后,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郑裕彤果真与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结为连理 。那年夫妇俩同是18岁,其后50余年直至今日,夫妻俩始终相敬如宾 。
1946年,21岁的郑裕彤到香港设立了“周大福分行” 。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银珠宝行,集各家之所长用于领导分行的经营,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 。但郑裕彤并不满足,他清醒地认为:“在商场上‘守业’就等于‘败业’,要在不断创新中前进才能图谋发展” 。因此,他又一改原有的资本结构模式,邀集同事,组建“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这也是香港金饰珠宝业最早的有限公司机构 。
当时在香港,金铺比比皆是,竞争十分激烈 。那时,黄金成色一律为九九金,而郑裕彤却大胆投入资金,首创制造了九九九九金,率先开创了金饰制造的新工艺,同时也领导了消费领域的新潮流,此项壮举为“周大福”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郑裕彤锐意进取,不断开拓新市场,短短几年,“周大福”分行便已增至11家 。
当郑裕彤将“周大福”推上一个新台阶后,他又开始向新的领域进军了 。
把目光转向钻石业
郑裕彤具有极强的驾驭市场的能力 。在香港,郑裕彤享有“珠宝大王”的美称,而这还不仅仅指他的金饰,更有后来使他进入世界珠宝之林的钻石业 。
按照国际上的规定,持有“戴比尔斯”牌照,方可批购钻石,而全世界也不过只有500张这种牌照 。一些业内人士称:“要从戴比尔斯购到钻石,简直比从天上摘星星还难” 。
郑裕彤并未因此而退却,他绞尽脑汁,顿生主意,他决定在南非买下了一间持有“戴比尔斯”牌照的公司 。不但使他顺利拥有“戴比尔斯”牌照,并且到70年代,郑裕彤已成为香港最大的钻石进口商,每年的钻石入口量约占全港的30% 。
郑裕彤先生今年76岁,翻开“周大福”的创业史,每一页都有他60年如一日的奋斗足迹:60年代初,一手握着黄金,一手伸向钻石,叱咤风云于急风暴雨刺刀见红的商场上,稳操胜券 。70年代,兴建香港新世界中心,这痤恢宏的大厦至今仍然是尖沙嘴的招牌建筑 。80年代 。与香港贸易局合作建成香港会展中心,名列亚洲同类建筑之最 。90年代,率先大举进军祖国内地,投资祖国的建设事业 。此外,收购亚洲电视股权、组建全港最大的酒店集团,收购美国Stouffer集团海外28间酒店和欧洲penta集团9间酒店 。
十、《马云的三次创业》
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