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全诗句

《浪淘沙》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像,表现作者非凡的向往与追求 。
《浪淘沙》 古诗 - 原诗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浪淘沙》 古诗 - 作者简介 《浪淘沙》 古诗图册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 。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 。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 。历夔州、和州刺史 。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 。
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歌颂平叛战争的诗,以《平蔡州》三首、《平济行》二首最著名 。尤其前者,在刘诗中有重要地位 。刘诗中寄托身世和咏怀古迹一类,历来为人称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富于哲理意味 。《西塞山怀古》、《乌衣巷》则精警超迈,韵味深长 。他与白居易、令狐楚的唱和应酬分别编为《刘白唱和集》、《彭阳唱和集》 。本集中还有送僧诗一卷 。刘诗取境优美,精练含蓄,韵律自然富于音乐美 。其律诗、绝句、古诗俱佳 。七言乐府小诗吸取民歌曲调优点,音调浏亮,节奏鲜明,适于入乐 。就连《平蔡州》一类古体,也具民歌的音乐美 。一些六言诗和新体诗句式、节奏、用韵都与律诗不同,逐渐向长短句演变,适于配乐歌唱 。此外,刘禹锡还按《忆江南》曲调填词二首 。
刘禹锡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刘文以论说文成就最大 。一是专题性的,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 。二是杂文 。刘禹锡的散文与其诗歌一样,辞藻瑰丽,题旨隐微 。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集》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和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 。今人卞孝萱有《刘禹锡年谱》 。
《浪淘沙》 古诗 - 注释 《浪淘沙》 古诗图册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
浪淘:波浪淘洗 。
簸:掀翻 。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
《浪淘沙》 古诗 -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
《浪淘沙》 古诗 - 赏析一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 。“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 。“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 。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 。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 。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 。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 。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