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朝的古诗写两首( 三 )


浮云蔽白日 , 游子不顾返 。
思君令人老 , 岁月忽已晚 。
弃捐勿复道 , 努力加餐饭 。
2、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 , 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 , 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 , 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 , 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 , 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 , 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 , 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 , 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
关于汉代古诗江南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 , 
莲叶何田田 , ①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 , 
鱼戏莲叶西 ,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
【注释】
①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 。
【品评】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
法 , 以“莲”谐“怜” , 象征爱情 , 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
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 。格调清新健康 。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
江南景致 。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 , 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 , 
显得活泼、自然、有趣 。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 , 是《诗经》的传统手法 , 用在
这里 , 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 。诗中没有
一字直接写人 , 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 , 却如闻其声 , 如见其人 , 如临
其境 , 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 , 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
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
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
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 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古 歌
汉乐府民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 , 
出亦愁 , 
入亦愁 。
座中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