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阑干的古诗词有哪些( 三 )


5 、“阑干”意象与儒道的静态心灵和柔性品格相默契
朱光潜在《中国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中曾得出这样的结论:“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 。” [7]这种结论的正确性就在于它以无数文学现象为依据来说明不同民族的审美倾向总是根植于民族自身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的 。因而,东西方诗人关注自然的审美心态必然表现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品格 。唐宋词人对于“阑干”意象的青睐,是与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道家以“无为”为本,强调宁静无为的处事哲学;儒家强调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人格以及不偏不倚、以和为贵的行为准则与处事哲学 。老子所谓“恬淡为上”,“清静为天下正”;孔子所谓“仁者静”,“木讷者近仁”等等,都是以静为美,以柔为美 。“阑干”意象所体现出的深邃与静谧、雅致与优美的境界,与儒道文化是暗合的,“阑干”意象因此也便有了我们民族文化作底蕴 。儒道两家塑造了中国人的静态心灵和柔性品格,同时也使中国人的审美心态自然地选择了垂柳栏杆、溪桥细柳式的中国雅静文学 。
凭栏伫望,望尽天涯路 。阑干,伴着词人,绝世而独立,给我们留下一幅幅经典而又不可磨灭的倚栏剪影 。路在延伸,愁在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