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节习俗的古诗( 三 )


齐唱宪王春乐府 , 金梁桥外月如霜 。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 , 有月无灯不算春 。
春到人间人似玉 , 灯烧月下月如银 。
满街珠翠游村女 , 沸地笙歌赛社神 。
不展芳尊开口笑 , 如何消得此良辰 。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 , 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 , 忍把檀郎轻别 。
一回佯怒 , 一回微笑 , 小婢扶行怯 。
石桥路滑缃钓蹑 , 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
不如归去 , 难畴畴昔 , 总是团圆月 。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 , 江米如珠井水淘 。
见说马家滴粉好 , 试灯风里卖元宵 。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 , 忽见清辉映月阑 。
出海鲛珠犹带水 , 满堂罗袖欲生寒 。
烛花不碍空中影 , 晕气疑从月里看 。
为语东风暂相借 , 来宵还得尽余欢 。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 , 明月多应在故乡 。
欲向海天寻月去 , 五更飞梦渡鲲洋 。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 , 月正圆 , 闽台同胞心相依 , 
扶老携幼返故里 , 了却两岸长相思 。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 , 煮汤圆 , 骨肉团聚满心喜 , 
男女老幼围桌边 , 一家同吃上元丸 。
摇篮血迹难割离 , 叶落归根是正理 。
春节的名称、时间、来历、习俗、诗句起源:春节古时叫“元旦” 。“元”者始也 , “旦”者晨也 , “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 。《尔雅》 , 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 , 商曰祀 , 周曰年 。”自殷商起 , 把月圆缺一次为一月 , 初一为朔 , 十五为望 。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 , 叫“元旦”或“元日” 。到了汉武帝时 , 由于“观象授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 , 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 , 确定了正月为岁首 , 正月初一为新年 。此后 , 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 。
时间: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 , 是一年的第一天 , 又叫阴历年 , 俗称“过年”;但在民间 ,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 , 一直到正月十九 , 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 , 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
习俗: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 , 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 , 在年节期间 , 都备享人间香火 。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 , 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除夕 , 全家欢聚一堂 , 吃罢“团年饭” , 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 , 一家人团坐“守岁”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 , 鞭炮齐响 , 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 。各家焚香致礼 , 敬天地、祭列祖 , 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 , 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 。元日以后 , 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 , 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因此 , 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 。而时至今日 , 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 , 年节的主要习俗 , 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
诗文:《元日》(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田家元日》(唐)
孟浩然昨夜斗回北 , 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 ,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 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 , 共说此年丰 。
《卖痴呆词》(唐)
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 , 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 , 云有痴呆召人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