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中梅花的意向|精确( 五 )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是借菊花来寄寓诗人崇高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
14、莲花
莲花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 。
A、由于“莲子”即“怜子”谐音,“怜”意为“爱慕”,“子”,第二人称
敬称,“怜子”即爱慕心上之人,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这里虚实相生,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
B、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
【其他有关“莲花”的诗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古辞《江南》)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李商隐《无题四首》)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15、竹子
A、 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 。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着深邃的哲理 。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轼《绿竹筠》),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清??郑板桥《新竹》),歌颂了竹子敬老爱幼、世代相传的美德 。
B、 此外有表现竹子高风亮节的 。
“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刘兼《新竹》) 。
C、 有表现顽强生命力的 。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
D、 有表现忠诚的 。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等等 。
16、青松
青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古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因此常常被看做有刚正节操的象征 。
“愿君学长松,慎勿做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三国??刘桢《赠从弟》),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洁的品质 。
17、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
“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秋日冷雨打在梧桐叶上,凄苦之情可想而知 。其他如: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南宋??李清照《声声慢》)等,大体上也是表达这样的情感 。
18、柳
A、柳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 。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 。“柳”者,“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 。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 。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杨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 。B、普普通通的杨柳易勾起人从未明确意识到的感触与联想 。诗中少妇“不知愁”登楼赏景,触“柳色”而生离愁别绪:“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王昌龄《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