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各种美( 三 )


88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 。-卢仝《楼上女儿曲》
89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 。-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90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9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辛弃疾《鹧鸪天》
92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9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鹊踏枝》
94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白居易《长恨歌》
95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陈端生《寄外》
96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苏曼殊《本事诗》
97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9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鹊踏枝》
99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100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
诗歌 美在哪里诗歌之美在于语言美、声律美、意境美 。
生动形象是一切文学语言所共有的特点 。人类的语言有两大类型,一类是描写性的摹状语言,即形象语言;另一类是推证性的逻辑语言,即抽象语言 。文学艺术语言的基本形式是摹状语言,而科学理论语言的基本形式是逻辑语言 。
诗歌语言是典型的摹状语言 。判断抽象语言的尺度是语法和逻辑,而判断形象语言的尺度则是生动和优美 。为了达到生动和优美,诗歌语言可以破坏语法,也可以不遵守逻辑 。例如:“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以有形之“天涯”喻无形之“相思”,不合逻辑,却是一句好诗 。所以理智感太强的人,不能做诗,也不能理解诗 。
诗歌语言的另一个特点是声律美 。闻一多说:“声律是诗之花朵 。”诗歌本质就是一种具有音乐美的艺术语言 。王国维说:“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 。就美之自身言之,则一切优美,皆存在于形式之对称、变化之调和中 。”何新认为:“新诗革命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现代新体诗抛弃了两千年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宝贵的成果——诗歌修辞和音律声韵的艺术美 。在新诗中,至今未能形成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许多诗完全倒退为原始时代那种信口而发、毫无形式的所谓‘自由体’ 。”“绝对的自由就是不自由,绝对无形式的诗也正意味着根本没有诗 。因此,新体诗的创新,还是要从研究现代语言的声韵和修辞规律入手 。”
对于一首好诗,如果说形象是肉体,那么命意就是灵魂 。没有灵魂的肉体即使美丽,也只是一具无生命的石膏模特儿 。一般地说,命意在诗中隐含得愈深邃,诗的意境就愈深,因而愈耐人寻味 。
诗的意境有主客之别:
诗人介入感情的“造境”——这是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表现形式 。如李白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诗人隐藏自我的“写境”——这是古典诗歌的写实主义表现形式 。如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除此之外,古典诗歌还有一种象征主义的表现形式 。我把它概括为——诗人兴此归彼的“幽境”,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象征 。诗人用“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象征远离故乡惜别不舍和思念亲人的心情 。但这两种心情无论在形式上或属性上,与“杨柳”、“雨雪”都毫无共同点,这也是象征不同于比喻之所在 。
诗词之美(作文)诗词之美,宛如星空一般,璀璨夺目 。然而,它的美丽是在不能缺少任何一个部分的前提下,不然它还叫星空吗?
词宛如一颗颗光芒四射的星星,虽然它们次于月亮之下,但它们一直一直都在努力着,拼搏着,奋斗着!它们竭尽全力散发着星光,总是试着把一颗颗早已暗淡了心照亮,为世界多添一份温暖,一份光明 。那份浓烈而又陌生的温暖 。跟着柳七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跟着易安笑看那海棠花“绿肥红瘦”,跟着辛师忧国忧民,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在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多情的诗人一个个映入眼帘,带着我穿过一块又一块的芳香地,仿佛这份温暖渐渐地,在我不经意间悄悄照进了我的心里,顿时把我那小小的心窝哄的暖暖的 。
正是因为一个个诗人的奋起,拼搏,直至死去 。。。。。。或许,他们的灵魂真的在守护着他们的词,但你可曾想过,星星,它目睹了一切的一切,但它们的忧伤,谁来分担!那一个个微笑,确是在掩饰内心的孤单又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