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咏月”的古诗词名句

1.唐朝诗人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2.唐朝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唐朝诗人王昌龄《南斋玩月》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4.唐朝诗人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唐朝诗人齐己《中秋月》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古代诗人为什么喜欢将月亮作为写诗的题材?
古人认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月亮是一样的,因此认为月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正如诗中那般“天涯共此时” 。所以,什么派别的文人都喜欢借月托情 。
求咏冬古诗词,要美,多多益善咏 冬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 。翳翳:阴暗 。希:少 。在目:眼睛所见 。皓:白 。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 。劲:猛烈 。哀:凄厉 。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 。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舟雪 。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名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
唐•孟郊《苦寒吟》
雪望
洪升(清)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
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山中雪后
郑燮(清)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
观雪
杨万里(宋)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
唐•高骈《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 。吟:歌吟 。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