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三十岁以前是庸人

曾国藩是我国清朝时期重臣,他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者 。尤其是在对待子女的教育方面,他也是我辈楷模 。

曾国藩的老家是湖南省湘乡县大界白杨坪 。地处离县城一百三十里的群山之中,虽山清水秀,风景不恶,但交通不便,消息闭塞 。
作为长孙,曾国藩身上背负着上两代的希望 。然而曾家的遗传似乎确实不高明,曾国藩从十四岁起参加县试,也是榜榜落第,接连七次都名落孙山(曾国藩的四个弟弟也没有一个读书成功) 。然而,二十三岁那年,曾国藩的命运之路突然峰回路转 。这一年他中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举人 。又五年之后的道光十八年,二十八岁的曾国藩中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
虽然跃过了龙门,但此时的曾国藩整个眼眶里只装得下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从气质到观念,与其他庸鄙的乡下读书人并无本质不同 。在白杨坪这个小天地里成长起的曾国藩全部精力都用在八股文上,朝夕过往只不过是些鄙儒,其中甚至还有“损友” 。进京为官以前,曾国藩耳目所听闻的,不过是鼓吹发迹发家的地方戏;头脑中所想的,不过是当官发财,给家里争口气 。好友刘蓉说他当时“锐意功名”,他自己也说当时最大的心事不过是“急于科举” 。
道光二十年正月二十八日,曾国藩抵达北京,开始了漫长的官宦生涯 。刚过而立之年的曾国藩和每个普通人一样,有着大大小小许多缺点 。
1.心性浮躁
一是心性浮躁,坐不住 。曾国藩天生乐于交往、喜欢热闹,诙谐幽默 。在北京头两年,他用于社交时间太多,每天都要“四出征逐”,走东家串西家,酒食宴饮,穷侃雄谈,下棋听戏 。虽然他给自己订了自修课程表,但执行得并不好,认真读书时间太少,有时间读书心也静不下来 。
道光二十年六月,曾国藩在日记中说,四月份“留馆”之后,他“本要用功”,但“日日玩憩,不觉过了四十余天” 。他总结自己四十多天内,除了给家里写过几封信,给人作了一首寿文之外,“余皆怠忽,因循过日,故日日无可记录” 。
因此,他在日记中给自己立了日课,每天都要早起,写大字一百,温习经书,阅读史籍,还要写诗作文 。但这个日课并没有严格执行,虽然比以前用功了些,但他还是经常“宴起”,喝酒,聊天,下棋,出门拜客 。
比如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十日记载,早饭后,张书斋、曾心斋两位朋友先后到他家来聊天 。送走他们后,他写了十行字,又出门“拜客数家” 。然后又赴宴,与七个朋友一起饮酒吃饭 。饭后又去小珊家,一直聊到深更半夜才回家 。这一天所有的“成绩”就是十行字 。
翻开日记,责备自己“宴起”、“无恒”、“太爱出门”的记载到处都是:“无事出门,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有俗事来扰,心亦随之而驰……”“见人围棋,跃跃欲试……”“说话又多戏谑……”“应酬稍繁之际,便漫无纪律……”“自定课程,以读《易》为正业,不能遵守,无恒……”“读书悠忽……”“晏起,则一无所作,又虚度一日,浩叹而已……”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