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十大隶书分别是那碑( 三 )


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 。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 。
3、《礼器碑》
中国东汉重要碑刻 。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 。东汉永寿二年(156年)立 。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碑身高1.5米,宽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 。
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 。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 。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金石家评价甚高 。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 。
4、《汉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
是漠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 。
5、《史晨前后碑》
前碑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年)三月 。十七行,行三十六字 。碑文记载当时鲁相史晨及长史李谦奏祭祀孔子的奏章 。
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刻于建宁元年(168年)四月 。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 。此碑为东汉后期汉隶走向规范、成熟的典型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隶书
隶书的全盛时期有什么代表作品东汉是隶书成熟和鼎盛时期,是隶书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 。汉隶可分为二大系统:简牍和碑刻 。
1、 汉简:为汉代人墨迹,多为两汉时期民间书人所书,虽不是出自名家和工书者,汉简中不乏有大量优秀作品 。简书数量庞大,至今已出土的简牍有几万枚,字数达几十万之多,年代跨度大,上至先秦,下达汉末,长达五百年 。
竹简隶书,除秦、西汉时期较为朴质、稚拙外,东汉简书已趋于成熟,完全脱去篆书遗意,成为地道的典型隶书,可与东汉碑刻相比美 。简书的用笔、章法、布白都独具风韵 。简书因书体繁杂,用笔也各异 。古隶阶段,用笔虽由圆转而方折,但继承了篆书的中锋圆笔笔法,字形是长方形的,取纵势 。汉隶阶段,分书用笔则变篆书中的圆笔为方笔,线条已有粗细变化,字形由长方变扁方,取横势 。从用笔和形体上可看出隶书发展及过渡过程 。
简书在章法布局方面也各不相同,西汉简书中常有不受限格所囿的纵行而无横的排列 。到了东汉,简书基本上纵横成行,排列严谨 。在单行简书中还可看出偏左取势,让位于波画 。这是隶书发展到波磔后才产生的笔法和章法上的艺术处理,具有篆意的简书则无此现象 。简书中还有竖画拖长的笔势,常有渴笔出现,并加粗笔画大胆用墨,加上用笔上的流动感,使章法布白更生动活泼、疏密有致、虚实相间,产生一种天真自然的艺术效果 。这种用笔和章法上的创造,被后来草书章法所采用 。章法的法度也在简牍中有了体现,对章草书体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总之,简书的书法艺术是丰富多彩的,为后来的隶、楷、行、草各书体和书法艺术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2、 碑刻:汉碑泛指两汉的隶书碑碣和摩崖刻石 。
西汉的刻石较少,其书体略带篆意,结体质朴,古拙有趣,无明显波磔 。其书法形态则为古人所称的“八分”,均为用篆笔作隶。
东汉初期,隶书的结体除方正工整外,已增加了装饰成分,开始有挑法,点画有粗细变化,多棱角,体态由长方转向横扁,产生了点画俯仰之势,蚕头雁尾的波磔挑法,加之撇捺相背、体势开张、中敛旁肆的结构特点,使这时期的作品点画飞动,千姿百态 。东汉桓帝、灵帝期间是汉隶发展的鼎盛时期 。我们所见到汉隶碑,大多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约有170余种,各具风采,是隶书书法艺术的顶峰 。
碑刻因是成熟时期的作品,书写端重,风格迥异,多为汉隶的代表作 。从艺术风格上,大致可分为以后几类:
其一、清丽雅秀 。如《曹全碑》、《史晨碑》、笔画圆润飘逸,如行云流水,结构精巧玲珑,结体扁平,体态典雅,为圆笔之代表 。
其二、端庄严谨 。如《礼器碑》、《乙瑛碑》、《华山庙》等,书风茂密雄强,方峻坚挺,用笔起伏多变,方圆相间,粗细有致,行笔流畅 。
其三、浑厚古穆 。如《张迁碑》、《衡方碑》、《西狭颂》、《鲜于璜碑》等,骨力雄健,方正险峻,结构内松外紧,用笔古拙,寓意高古,实为汉隶方笔之代表 。
其四、奇异纵姿 。如《石门颂》、《开通褒斜道石刻》等,书风雄厚潇洒,开阔大度,朴质奇趣,无矫作之态,恣肆变异,有隶书中草书之称,近于篆书用笔 。清代杨守敬称《石门颂》:“其用笔如闲云野鹤,飘飘欲仙,六朝疏秀,皆从此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