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商隐的《隋官》写一篇诗词鉴赏( 四 )


“永巷长年怨绮罗”,永巷,是汉代宫中幽禁妃嫔、宫女的地方,《史记 。吕后纪》载:“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长年,不但指一年到头,亦指多年 。这句说的是失宠之泪 。
“离情终日思风波”,离情,即离别之情;江淹在他的《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既是离情,且又终日担心行人路上不可预见的风波,能不堕泪吗?这是离情之泪 。
“湘江竹上痕无限”,这句用的是娥皇、女英哭湘江,飞泪溅竹成斑的典故;这是伤悼之泪 。
“岘首碑前洒几多”,岘首碑,用的是两晋羊祜之事,羊祜镇守襄阳,德政昭如日月,死后百姓在岘山建庙立碑,岁时祭祀,见碑者无不流泪 。此是感德之泪 。
“人去紫台秋入塞”,紫台,即紫宫,指的是汉代宫庭;入塞,历史上关于入塞最为使人泪下的事恐怕就是昭君出塞这件事了,王安石诗云:“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句中那个“秋”字,隐含了多少去国不归之泪?
“兵残楚帐夜闻歌”,稍懂一点历史的人,便知这一句用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了,《史记 。项羽本纪》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这是英雄末路之泪 。
“朝来灞水桥边问”,灞水桥,指送别之处,《三辅黄图 。卷六》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这是送别之泪 。
“未抵青袍送玉珂”,青袍,未有功名的服饰,指失意;玉珂,指飞黄腾达的贵客 。
这首诗八句用了七事,写了七种泪:失宠、离情、伤悼、感德、难归、末路、送别 。前六句的六种泪相对于作者本人来说,只能算是平常之泪,都比不上后面的灞桥送别之泪 。为什么呢?略考一下作者生平便明白了 。
李商隐少怀大志,十七岁时就写有“凌云一寸心”之诗句,可惜因卷入政治党派的争斗之中,因而一生未受重用,空负满腹才华,只作得一介幕僚,长期寄人篱下,迎来送往,俯仰随人 。当他在灞水桥边以一介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贵客出京时,比较之下,贵贱相形,天壤之别,再回想自己有才难施、有志未展,岂不伤心至极、泣而涕下?前六种泪或者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都只是作为铺垫,后一种泪则感受至深,直是切肤之痛!
读这首诗时,要注意的是,作者咏的是泪,而不是哭 。哭是的声的,而泪,则是哭不出声来,只有暗暗地流向心内,更伤!
写诗作词,典故运用得恰到好处,能为作品增色生光 。
诗歌鉴赏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⑤ 。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
3、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
4、分曹:分组 。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
6、鼓:指更鼓 。
7、应官:犹上班 。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
①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 。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
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
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 。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