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托物言志的诗有哪些( 三 )


【词语解释】
迥:远 。
傍:靠 。
发:开放 。
经冬:过冬 。
销:这里指冰雪融化 。
【诗文赏析】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 。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 。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 。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 。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 。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 。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 。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
早梅
年代:【唐】 作者:【齐已】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
注释
【诗文解释】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 。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 。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 。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
【词语解释】
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 。
【诗文赏析】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 。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 。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
这是一首咏物诗 。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 。
望梅花
年代:【唐】 作者:【和凝】 体裁:【词】
春草全无消息,
腊雪犹馀踪迹 。
越岭寒枝香自拆,
冷艳奇芳堪惜 。
何事寿阳无处觅,
吹入谁家横笛?
忆梅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五绝】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
注释
【注释】: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 。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