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母亲的诗句( 二 )


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向老母告别,除了“惨惨”还有什么可说呢?最后,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 。
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养子无用,不如不养 。因此,《别老母》诗,比起那些爱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 。成为爱母作品中不朽的绝唱 。
3、【思母】
与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 。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 。虽然自己过的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 。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 。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 。然而,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 。
4、【燕诗示刘叟】
这首寓言诗是借双燕的遭遇讽劝那些不顾父母痛苦而独自远走高飞的人们 。它还强调:想要子女对自己尽孝,自己就应先带头对父母尽孝;同样,教育人者首先要教育自己 。诗人写双燕的筑巢、孵卵、哺雏、教飞等过程,既生动又简洁,笔端富有感情 。
诗歌一开始,只用了短短的两联,就生动地描述了一对燕子燕尔新婚的幸福景象 。由“翩翩”两字即可感受到两只燕子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愉快心情 。它们当然是怀着兴奋的心情,共筑爱巢,希望从此过着甜蜜幸福的日子 。尤其是“一巢生四儿”,现代人很少有这种福分 。单只这一句,便勾勒出一幅美满家庭生活的画面,这也是作者为这一对燕子深深的祝福,为它们充满希望的未来而欢喜 。
接着的四联,叙述了双燕辛劳抚育幼燕的经过,深刻地反映了父母养育之恩的伟大 。两只燕子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 。虽然“青虫不易捕”,但听到小鸟“索食声孜孜”,为了孩子们能吃得饱,它们不怕艰难与危险,甘於牺牲,四出寻找食物 。日复一日的劳碌奔波,使得它们“觜爪虽欲敝”,但还是“心力不知疲”,不辞劳苦的“须臾十来往”,如此折腾,仅仅是因为“犹恐巢中饥” 。
“辛勤三十日”四句可说是整首诗里最伤感的一段 。虽然“母瘦雏渐肥”,但母燕宁愿牺牲自己的健康,也要争取时间,无怨无悔、满怀期待地“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以便子女们能尽早学会言语,尽早长出健康丰壮的羽翼,好迎接它们不可知的未来,那种对子女无限爱怜的心、温柔的目光、轻巧的动作,再联想即将发生的悲剧,不禁为母燕的命运感到无比的难过 。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就在充满美好家庭气氛时,白居易笔锋一转,“残忍地”将这个美满家庭推向悲情 。被“引上庭树枝”的小燕子们,仗着羽翼已成,趁父母放松对自己的约束时,做出了令其父母,及读者都感到愕然、惊慌失措的事:“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了 。
到了“雌雄空中鸣”四句,有了一句“声尽呼不归”赤裸裸地表达了双燕在受到离弃时的惊慌、焦虑与绝望 。它们对子女的爱越深,所受的伤害也越深 。原本热热闹闹的家,瞬间成了冷清清的空窝,这两夫妇,除了伤心绝望的啁啾终夜,就不能做什么了 。
最后六句,诗人以第一人语安慰燕子勿悲伤,应当反思年幼时是不是也曾那样残忍的伤害了最疼爱自己的父母 。当然,燕子听不懂人话,这句话的对象,是刘老头而不是燕子 。诗人也滑头,知道刘老头少年时德行有亏,忍不住想训责一番,但碍于他是长辈,不宜直接说教,结果语气最严肃的这一段,只好对燕子说了 。反正刘老头心里有数 。
借鉴此诗的表达技巧,要准确知道诗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比如,绘声——索食声孜孜,借代——黄口,对比——母瘦雏渐肥,对偶——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拟人——声尽呼不归,呼告——燕燕尔勿悲 。雌与雄为叟,四儿为爱子 。
5、【岁暮到家】
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母亲对儿子的爱心没有止境,儿子及时归来使母亲惊喜万分,首联上句直写母亲的爱心,下句写久别的儿子岁暮之际回家团聚时母亲的喜悦心情,一个“喜”字,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怀和怜爱、思念和期望,是上句的最好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