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爱国诗歌( 二 )


传承诗词文化800字作文中华上下五千年,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唐诗、宋词、元曲……古诗词是文化的精髓,多少年,多少人为其倾倒 。李白的浪漫、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马致远的思乡情怀……多少诗人,多少词人,多少作曲家,闻名或隐逸,富足或落魄,都为古诗词的发展画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
对古诗词的学习与理解,让我沉醉其中 。古诗词中的一些词句,可以让人明白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 。不少的送别词仍让人记亿犹新,王勃的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出真心朋友的真正定义,真正的朋友即使分隔两地友情也不会改变,描写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也让人看清世上酒肉之交,小人之交的丑恶 。还有那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又描写了为友人饯行时因即将分别心情不快而与友人畅饮,隐含着朋友离别的思念与无奈 。
同送别诗一般,诗人也喜欢以乡愁为主题 。李白的《静夜思》即写了景又写了思,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老树上缠着枯萎的藤蔓,黄沙漫天的小小古道,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牵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行走着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写尽了在外漂泊的人辛酸与无奈和浓浓的乡愁,让人不由得融进诗中那个荒凉萧瑟,令人心中觉得凄凉的场景,在外游子,哪有不思乡者?思乡的诗词,随口都可以吟诵出来 。还有亲情和团圆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我最熟知的诗词 。这首词传诵至今,中秋佳节,无法归家与亲人团聚的人都会想起它,可见它流传之广 。
送别、思乡、团圆,围绕这它们的古诗词都带着那么一丝淡淡忧愁,却又包含着对未来的希望 。
江山美景几多爱,在景色的描写上,也可以在诗词中找到不少 。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用一个“肥”字突出了绿叶的饱满,开创了诗词中的先河 。烟雨迷蒙的江南,楼台、行人都在雨幕之中被模糊了,《江南春》一句“多少楼台烟雨中”令人身临其境 。泰山的高大雄伟,险峻绮丽,在杜甫表达自己志向的同时被展现出来 。江山美景、在古人笔下是如此多娇!
古诗词中也有许多启示人的句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新旧总会交替,新事物总将取代旧事物,一昧守旧,是无法得到成功 。这些句子被传为千古名句,其中的意义需要像品茶般细细品味 。
世上优秀的古诗词灿若繁星,星罗棋布,让我们追寻古人的足迹,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
中国现代爱国诗歌

品茶之道的意境一泡好茶是必不可少的,然后呢?首先,是有优质泡茶的水;其二要有好的器皿;其三要有舒适的环境 。硬件都有了,没有好的软件也是枉然,这个软件就是泡茶的技巧 。泡茶技巧分广东潮汕功夫茶与福建闽南一带为代表的闽南工夫茶,闽南功夫茶因泡茶用具不同又分盖杯功夫茶、紫砂功夫茶 。
水的选择
茶人有句口头禅,叫做:“茶有各种茶,水有多种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 。”古人对宜茶水品的论述颇多,说法也不完全一样 。综合起来,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论点 。
(1)强调择水先择“源”:如唐代陆羽《茶经》中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陈眉公《试茶》诗中的“泉从石出情更洌,茶自峰生味更圆”,都认为,宜茶水品的优劣,与水源的关系甚为紧切 。
(2)强调水品在“活”:如北宋苏东坡《汲江水煎茶》诗中的“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情 。大瓢贮朋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铛” 。宋代唐庚《斗茶记》中的“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 。等等这些,都说明宜茶水品贵在“活” 。
(3)强调水味要“甘”:如宋代蔡襄《茶录》中认为:“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明代罗廪《茶解》中的“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说的是宜茶水品重在于“甘” 。只有水“甘”,才能出“味” 。
(4)强调水质需“清”:宋代大兴斗茶之风,强调茶汤以白为贵,这样对水质的要求,更以清净为重,择水重在“山泉之清者” 。明代熊明遇说:“养水须置石子于瓮,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会心亦不在远 。”这就是说:宜茶用水需以“清”为上 。
(5)强调水品应“轻” 。
器皿的选择
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 。要获取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 。这是因为饮茶器具,不仅是饮茶时不可缺少的一种盛器,具有实用性,而且饮茶器具还有助于提高茶叶的色、香、味,同时,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本身还具有欣赏价值,富含艺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