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粽子的诗词,( 二 )


其它的角
要么被忽略
要么被故意抹去

不像故乡的粽子
个个棱角分明
个个都是主角
篇八:屈子和粽子
屈子不会想到
在他死后
多了一个节日
多了一种食品
似乎有点值得?

人们吃着粽子
并不准备天问

屈子也不会想到
他以九章
他以九歌
只换得一颗粽子
似乎有点不值得?

湘江水在流着
并不见湘夫人

屈子更不会想到
太史公嗟之
贾长沙叹之
而今人
手捧粽子乐之
屈子和粽子
似乎仅仅一字之隔

人人都知汨罗江
离骚只屈子一个
篇九:粽子
一群赤身露体的疯子
不知羞耻的抢夺
一片叶子

谁曾想
惹恼了绳子
将他们紧紧捆绑

这世道
怎能没了法度
魔鬼流着口水
烧热一锅水

这只是一个飘香的神话
却又勾起了谁心底
那一抹粘巴巴的思念
篇十:糯米·粽子畅想
粗糙的外衣
裹着圆润白嫩的身体
通体的芳香
饱含着甜蜜

也许你来自山野
不会登上大雅之堂
也许你过于普通
也不是那么名贵

你不计较别人的称谓
甚至不计较和谁搭配
粽子就粽子吧
和谁都给人以甜美

豆沙说:你好温情
你的拥抱让我好惬意
红枣说:你好无私
你让我没伤一点肉皮

无论谁和你在一起
你总是包容一切
并且尽力去温润别人
丝毫不在乎牺牲自己
苏轼在琼州写过的诗句《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
宋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 。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澄迈通潮阁》二首
宋 苏轼
(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
(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
海南万里真吾乡
苏轼
九疑联绵属衡湘,
苍梧独在天一方 。
孤城吹角烟树里,
落月未落江苍茫 。
幽人抚枕坐叹息,
我行忽至舜所藏 。
江边父老能说子,
白发红颊如君长 。
天其以我为箕子,
要使此意留要荒 。
他年谁作地舆志,
海南万里真吾乡 。
咏景诗
和拟古
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 。
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 。
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 。
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 。
芋魁偏可饱,无肉亦溪伤 。
东坡先生在儋州的传说故事
椰子冠
苏东坡来到儋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随着对环境的逐步适应,与当地黎汉百姓来往的日趋密切,他那洒脱达观、入乡随俗的情怀便常显露出来 。有时,他载着乌角巾,在江边桥旁,送夕阳,迎素月;有时,他用桄榔叶编成帽子,罩在头上,悠然自得 。更有趣的是,他还拿椰子壳请别人加工成“椰子冠”呢 。
一天,苏东坡顶着“椰子冠”出门上市 。路人看见苏东坡这副模样,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询问东坡戴的是什么帽?是怎么制作的?苏东坡望着四周围观的人群,心想:不回答是难于解围了,于是抿嘴带笑,摇头晃脑,吟诗道:
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
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
在场的人们听了,似懂非懂,频频点头 。
后来,随苏东坡居儋的小儿苏过模仿制作了一顶“椰子冠”,寄给当时谪居广东雷州的叔叔苏辙 。苏辙收到侄儿从海南寄来的这一特别礼物,格外高兴,立即写了一首《过侄寄椰冠》诗,表达自己“垂空旋取海棕子(椰子),束发装成老法师”的心境 。
后来,一些士大夫也仿效制作“桶高檐短”帽,美其名曰:“东坡帽” 。
椰子冠
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
更着短 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
关于粽子的诗词,

苏东坡与粽子与海南儋州市的有关内容濒临北部湾的儋州自古为文化名城 。被宋室流放至此的大文豪苏东坡当年为了开阔当地居民的视野,他在积极传播中原文化的同时,还致力于中原文化与琼州文化的融合 。《万历儋州志》载,苏东坡在儋州期间,留下了表、歌、赋、记、序、诗、传、铭等各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的“粽子馅料”便是生动的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