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衬静的诗句有哪些( 二 )


早秋宿田舍
曹邺
涧草疏疏萤火光 , 山月朗朗枫树长 。
南村犊子夜声急 , 应是栏边新有霜 。
杂曲歌辞·入破第一
千门今夜晓初晴 , 万里天河彻帝京 。
璨璨繁星驾秋色 , 棱棱霜气韵钟声 。
宿山寺
项斯
栗叶重重复翠微 , 黄昏溪上语人稀 。
月明古寺客初到 , 风度闲门僧未归 。
山果经霜多自落 , 水萤穿竹不停飞 。
中宵能得几时睡 , 又被钟声催著衣 。
泊舟
吴商浩
身逐烟波魂自惊 , 木兰舟上一帆轻 。
云中有寺在何处 , 山底宿时闻磬声 。
横塘夜泊
释宗渭
偶为看山出 , 孤舟向晚亭 。
野梅含水白 , 渔火逗烟青 。
寒屿融残雪 , 春潭浴乱星 。
何人吹铁笛 , 清响破空冥?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 , 床底松声万壑哀 。
要看银山拍天浪 , 开窗放入大江来 。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 , 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 , 路转溪桥忽见 。
玉楼春
徐照
萤飞月里无光色 。波水不摇楼影直 。
每怜宿粉涴啼痕 , 懒把旧书观字迹 。
枯荷露重时闻滴 。君梦不来谁阻隔 。
妾身不畏浙江风 , 飞去飞来方瞬息 。
清平乐
石孝友
霁光摇目 。春入郊原绿 。
残雪压枝堆烂玉 。时闻枝间蔌蔌 。
瘦藤细履平沙 。醉中一任欹斜 。
落日数声啼鸟 , 香风满路梅花 。
江宿
汤显祖
寂历秋江渔火稀 , 起看残月映林微 。
波光水鸟惊犹宿 , 露冷流萤湿不飞 。
以动衬静的诗句有哪些

以动衬静的古诗在中国古代诗歌里 , 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 , 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 , 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 , 以动衬静的方式 , 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以动衬静 , 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 , 反衬出静态 , 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寂静之幽深者 , 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 。
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 ,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 阳景逐回流 。
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 长年悲倦游 。
其中“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两句被称为“文外独绝” 。《梁书?文学传》有这么一段记载:“籍除轻车湘东王谘议参军 , 随府会稽 。郡境有云门天柱山 , 籍尝游之 , 或累月不反 。至若耶溪 , 赋诗云:‘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 。’当时以为文外独绝 。” 。诗人写山林 , 在于写出若耶溪的幽静 , 这样幽静的环境 , 与“阴霞生远岫 , 阳景逐回流”和谐统一 , 是开头“泛泛”、“悠悠”之情趣的写实 。写山林的幽静 , 不是以静写静 , 而是以动写静 , 以动衬静 。夏日蝉噪 , 方知风声松涛俱息 , 才显得山林更寂静;惟闻鸟语婉转 , 方知人迹不到 , 才显得山更幽深 。以“蝉噪”衬托“林静” , 用“鸟鸣”显现“山幽” , 动中写静 , 充满生气 , 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 。据说 , 到了宋朝 , 王安石也很喜欢这两句诗 , 只是觉得还不够味 , 于是在他自己写的《钟山绝句》中 , 袭用了下句 , 并把它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 , 全诗是:“涧水无声绕竹流 ,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 , 一鸟不鸣山更幽” 。改完以后 , 自己觉得挺得意 , 可是却被他的好朋友黄庭坚说成是“点金成铁”了 。杜甫《题张氏幽居》:“青山无伴独相求 , 伐木丁丁山更幽”、陆游《客中作》:“茅檐独坐待童仆 , 不闻人声闻碓声”也均是以声音衬托寂静 。
再举几例: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