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野菊花的诗句( 二 )


11.明代人张煌言说:“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
”虽然菊花的枝茎已饱经风霜摧残,但它仍与铁骨一样坚硬,护卫着菊花免受风雨袭击而偏斜 。
...
采摘野菊花诗句
赵昌寒菊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
写菊花的古诗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 。
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 。
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 。
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 。
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
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
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 。
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 。
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
“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
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
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
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 。
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陶渊明《饮酒》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元稹 《菊花》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 。
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
陆龟蒙《忆白菊》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
李商隐《菊花》 忆菊 一季西风未尽思,秋心最记傲霜时 。
黄花灿灿篱枝绽,瘦影纤纤山月知 。
蝶叶翩跹摇梦远,冰魂缱绻念君痴 。
诗中宿怨经年叹,憔悴潇湘待约期 。
访菊 朗日晴心趁兴游,东篱素韵为诗留 。
馨香绕舍谁家院?冷蕊呵枝槛外秋 。
傲骨幽怀情重重,痴心细语思悠悠 。
逍遥南山同物老,一曲清歌吟白头 。
种菊 幽幽小院待君来,为伴仙姿素手栽 。
雨落听风欣叶长,霜飞扫径喜花开 。
朝吟冷色诗成韵,暮饮寒香酒入杯 。
腹有经书亭有客,心栖净土远尘埃 。
对菊 弃世留香品贵金,黄华自重傲霜深 。
疏篱抱膝听花语,素韵呈秋对月吟 。
虚竹同君盟契友,幽兰与我共知音 。